让子弹飞一会儿——谈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情绪处理
文/月老
几日来高强度的加班,加上本就起早贪黑的上班节奏,着实叫人吃不消。身体沉的犹如背上了百斤重的石头,而精神却飘飘然恍恍惚,头顶凉凉的,有一种颅盖被掀起了的感觉。终于,可以睡一个囫囵觉,让紧绷的精神和酸痛的腰肢得到可靠的修复。
列宁曾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休息”的科学含义不仅是指全身肌肉的放松,而包含着人体司令部——神经系统的休息。神经系统的休息是一种抑制,是对身体各器官长时间劳作带来的兴奋进行抑制的过程。兴奋和抑制必须有节律地进行,方能保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正所谓一张一弛,收放有度。
工作中,作为学生工作部门,有时接到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转来的“12345”信访件,无非是些关乎学生学习、生活利益的“民生”问题,什么宿舍维修了,冬日跑早操种种。从信访件的描述来看,就可以读出诉求学生的情绪是处于“兴奋”状态的,有的还会留下姓氏和电话,要求答复本人。但往往信访件走完流程,转到回复的职能部门,事情也就过去了一两天,待工作人员再电话回复时,那投诉方的“刘先生”“张先生”等早已不是那时的自己,情绪缓和了很多,说道“已经没事儿了,老师,打扰您了”或“哦哦,那我明白了,就是想问问”……还有的都“不好意思”接回复电话了,估计“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事儿”了。
心理学上说,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把人的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而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情绪也就由最初的“激情”甚至“应激”转到了“心境”上面来,也或是当事人静下来后,换换位,设身处地想一想,从而“红红脸”,“出出汗”,对自己一时认知的错误或情绪的不理智感到了“羞愧”吧。
学工队伍里一位同仁,一位资深的辅导员,是省内一所高校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他“专治各类不服”。当年轻的辅导员遇到棘手的问题而束手无策时,到了他这儿,不出一刻钟就迎刃而解了。神了?NO!,是因为他懂“星座学”(当然不止星座学),而当今年轻的大学生又对星座星运这些碎碎念特别热衷,于是双方找到了共通点,也就是谈话的切入点,这就给师生双方“同频共振”找到了“总开关”。
“谈心谈话”,首先得“谈”起来,谈不是训斥,不是劈头盖脸,不是自以为是,自说自话,而是我说你听,你说我应,这就顺畅地切入到了互动性的谈“心”上了。心扉打开了,清风进来了,还有蝴蝶,世界变得美好了,那芝麻盐一样的问题还能称得上问题吗?
这位同仁还说,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都有可以发现的共通点,我们应该学会去发现,若你说发现不了,那与学生无关。依我看,是你那颗心的子弹还没有飞够,还不够柔,还带有杀伤力,还不够有温度。子弹飞了好一会儿后,你会发现,你原有看问题的“刻板化”和批判性都藏了起来,你的情绪也可控地进入了“心境”的状态,这时候对方已不再是一个“靶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一个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小情绪,也有自己所追求的价值,也具有着可以满足的期待,只不过一时困惑或者“调皮”,而成了我们眼中的“问题”。而作为教育者,其责任就是去正视这一个个的问题及问题背后的生命乃至家庭等存有的关系,因势利导,去破解这些难题。
“让子弹飞一会儿”还是一种运筹帷幄的淡定,它告诉我们不要被问题的表象所迷惑,让子弹飞一会儿,以便理智、客观地思考和分析,看到问题的本质,问题也就会不失原则又灵活地处理。一张一弛,宽严相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