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师,我昨天下午打篮球打到快上晚自习,下了晚自习因为学生会活动,回到宿舍已经熄灯了, 也没法打热水,结果用凉水洗的澡。今天早上起来感觉有点不舒服,流鼻涕,可能还有点发烧~@#¥%&*&%¥#@!~……”
“生病了要及时去看啊!”
“嗯,不就是因为生病来找您了吗?”
“可是,我不会看病啊,你得去找医生啊!你到底想干嘛?”
“老师,我想请假回家。”
“好的,你想吧!”“首先学校里有医务室,简单的头疼脑热都能治疗,况且你说你可能发烧,我更不放心你一人回家啊?我建议最好还是找班上一位同学陪你一起去医务室看看,如果不行就去附近医院吧。”
以上,是班上一名同学小亮找我请假时的对话。下面再来看看另一位同学小芳是怎么向我请假的。
“老师,我想向您请一天假,可以吗?”
“怎么了?为什么要请假啊?”
“是这样的:最近一段时间我的肠胃总是不大舒服,正巧明天我家人有空,我让他们带我去医院做个检查。关于路途安全请您放心,回家的车次和路线我都熟悉,到家后,我第一时间给您报平安。等明天做完检查看完病后,如果没有其他情况我就及时返校,到时再跟您联系。您看行吗?”
“好的,请注意安全。”
同样是请假,小芳的沟通技巧甩了小亮好几条街,你说这样的学生我有什么理由不准她假呢?这里,并不是说我不够耐心,而是通过事例告诉大家,关于沟通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让沟通的时间更有价值,并且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同理,当我们面对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也要注意汇报技巧,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把核心信息用最短的时间传达给对方。
02
还记得6年前,我刚接手负责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时,领导就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加强学风建设。
由于学风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个问题着实让我煞费脑筋。正巧当时正值学生奖学金评定的时期,我就从奖学金评比这个方向开动脑筋,做了以下三个方案:
A、提高奖学金各类奖项金额,增加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弊端:成本增加;
B、增设特等奖金和学习进步奖,抓住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这两个学生群体,以点带面,促进学风好转;弊端:依旧是成本增加;
C、在增设特等奖学金和学习进步奖的同时,降低一、二、三等奖学金的奖励金额,增加奖励名额,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体验被肯定;弊端:成本小幅增加,改革有阻力,但是确实能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
记得当时,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共同研讨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我的汇报内容让大家眼前一亮,而且,我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改革前后奖学金总额的变化,以及改革前后获奖人数的对比。最终,这一方案成功落地,并且由我来负责实施。这一晃6年过去了,虽然我已不在原先的部门工作,但是,这一方案至今仍在沿用。
这一成功的经历,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获益匪浅,一是找准一个切入点,做实做透;二是做好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三是多做几个备选方案,让领导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03
以前听过一句话:让每个人做自己的CEO。
现在越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一方面在自我成长中,要学会集中优势兵力解决要事、难事;另一方面,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做到张弛有度,争做每日冠军,才能保持每天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同样,在职场上,要想做得比别人出色,思考问题更加全面,就得善于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提升自己的格局,把自己想象成领导、老板、CEO。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
凡事多问自己:“如果我是他们,会如何来处理?”
多想多问,思路肯定会和之前有所不同,之前不理解的,想不通的地方,也会很快找到答案。
04
其实,要想在职场备受青睐,掌握向上汇报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要有真本领。正如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上所讲:
第一,你自己得行;
第二,得有人说你行;
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
第四,完成以上三步,你说谁行,谁就行!(第四点跟王教授没关系,是我妄加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