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政府碰见一个故人,勾起了我对他的回忆,暂时把没上市的郑总放一放,先写这哥们。
包括现在的山西首富杨建新在内,他们都是从海子边卖牛仔裤起家的。杨建新,御花园的老板刘总,青天客运的老板李总,还有他,就不说谁了,此处称为张总,都是我的客户,我都给他们放过贷款。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融资。相比国企,民营企业更简单粗暴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没有银行能看上。包括前一段时间很火的首富(首负)王建林,也曾为了一笔贷款在银行行长的门口蹲着等着。民营企业的流泪史,很大部分包括着卑躬屈膝的求银行史。(银行在一定能够程度上也是很无奈,民营企业的大坑不是谁都敢跳的。)
随着国家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力度的加大,银行出台了各种支持中小企业的授信品种。民营企业就趁机开始融资。
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食物链,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的循环。比如民企老板,你说他地位低吧,政府官员有时候把他当做座上宾。银行行长你觉得他地位高吧,政府官员不把他当回事。政府官员你觉得他地位高吧,又为了GDP,脱贫,不得不拉拢民企老板。这就形成一个食物链循环。
张总就是一个特别会整合资源的人。在他发家的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个某领导,称之谓李主任吧。李主任其实只是一个处级干部,却掌握着银行行长都特别看重的大笔政府资金。
张总和李主任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银行行长只有通过张总才能约到李主任吃饭的地步。如果银行给张总贷款,张总就可以撺掇李主任把一定比例的存款存到该银行。
张总显然比单纯的老老实实按照银行要求来的民营企业主融资更便利。他通过这一系列的纵横捭阖,一个小小的企业,年收入不到一个亿,最多的时候贷到了一个亿。
然后他就用这笔钱扩大了规模,在山西,他做的这个行业也属于另类,他的上游比较高精尖,但是在他这部分,其实就是加工环节。但是张总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他硬是把这个环节赋予了高精尖的科技含量。在政府层面,获得了大量的补助资金,在银行层面,获得了与之完全不匹配的贷款资金。
然后野心勃勃的张总就想上市了。这也是民营企业的必经之路,过去了就是鲤鱼跃龙门,基本就死不了了。过不去,就是经历涅槃,当个有点小钱的有钱人就结束这一生。
但是张总显然是愿意付出九死一生的代价去走这条荆棘之路的人。
他雇了一个南方的财务总监,在此人的操刀下,公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股改、聘请外部会计事务所、律师之路。
因为我省特别缺上市企业,所以该公司在我省监管机构的审核很容易就通过了。此时,各个银行都知道了该公司即将上市,就拼了老命的往进挤,目的就是想获得上市后的募集资金监管账户的资格。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丑态就不说了,总之为了见张总一面,那时候可是真难呀。见了他,看见他办公桌上孩子的照片,就狠命的夸他孩子。他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看着我们演戏,其实他是在博弈利率,此时,他已经有了挑贷款的资格,低利率的钱他才愿意贷。想想几年前,他还主动跑到我办公室,要请我吃饭,被我清高的拒绝了。
在社会上混真是搞笑,尤其是金融狗,一会儿趾高气扬的这不行那不行,一会儿卑躬屈膝的这也行那也行。都是为了利益。如果陶渊明之类的人从棺材里爬出来,看着我们的丑态,会不会吐几口血再死过去。人家为了五斗米坚决不折腰,我们为了几千万几亿的存款,四处跪舔。
他的项目被报到国家证监会,居然被查出了财务造假。原来,他的销售收入都是虚增的,他在省内真是神通广大啊。他的收入的40%是本省一个地级市创造出来的。而这笔交易根本就是虚构的。结论出来了,很严,他的公司永远不能再上市,他和那个南方财务总监终身被禁止进入资本市场。
这个事件在当时可是名噪一时啊。我们这些金融狗知道后,一个个又变了嘴脸,心里暗暗想,幸亏我们的钱贵啊,不然又跟着抓瞎了。躲过一个坑,真是谢天谢地啊,同时又对进去的那几个银行幸灾乐祸起来,看你们,当时和我们拼利率,这下砸手里了吧。
昨天又见他,他已不复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但是大大的眼睛里还是精光闪闪,他肯定又在琢磨着什么。我问他找谁,他告诉了我一个名字,是一个领导,我心里默默的想:自求多福吧,不知道他又在钻营什么。感恩我是个小人物,小人物想进坑都没有资格进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吃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