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本质不是提高,不是向好,成长的本质,是变得复杂。”没想到第一次读懂这句话,是面对“你喜欢吃菠萝吗?”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从小是菠萝过敏的体质,偏偏又很喜欢吃菠萝,喜欢到明明知过敏也要偷吃,一吃完身上就会起很痒的小疹子。奶奶总会一边帮我涂药膏,一边数落我——“又贪吃,这下难受了吧”。长大后,我会慢慢咽着口水拒绝——“我喜欢吃菠萝,但我过敏,不能吃”,久而久之,我连菠萝的味道都快记不清了。后来,别人再问起时,我会直接用“不喜欢”一口回绝。到现在,连我自己也分不清不能吃菠萝到底是因为不能吃,还是因为真的已经不喜欢了。
人生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遗憾,喜欢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奇怪的是,不同的年龄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小时候,判断要不要一个东西,全靠“喜不喜欢”,长大后“合不合适”似乎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在恋爱里“喜欢”和“合适”似乎存在一些矛盾。有人告诉我“不喜欢的人,再合适也不是你想要的”也有人跟我说“再喜欢的人,如果不合适,终究还是会分开的”。
20岁的时候,遇到一个很喜欢的人,他安静温柔,我活泼爱闹,我们性格互补,像N极和S极一样吸引着彼此,可是相处时间一长,问题也渐渐暴露了,尤其在每次发生矛盾时,急性子的我总想尽快将问题解决,但是慢性子的他总会要冷静几天,等情绪消化之后再来处理矛盾。
谁都没有错,只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年轻气盛的恋爱,最终在一场互不退让的争中结束了。
分手的那段时间,室友们安慰我,
“你们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很容易吵架的,喜欢的不一定就是适合你的”
“有时候,相反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互补的,也可能是冲突”
......
很有道理,但是,那时候的我并不认同,相比“合适比喜欢更重要”一类的说辞,我更相信那句话“没有合不合适,只有喜欢不喜欢”,只要足够喜欢,没有什么“不合适”是不能解决的,如果最终分开了,那就是还不够喜欢。
后来,我又见过很多相爱的人,最后都败给了“不适合”。那时候我才渐渐愿意承认,其实喜欢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而我也开始渐渐理解那些把“适合”当做感情发展基础的人。
前年好朋友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还不错的男生,后来我有见过,跟她确实般配。双方都抱着结婚为目的交往的,门当户对、条件适宜,不用面对家人朋友的反对,不会为琐碎烦恼争到面红耳赤,减少很多麻烦,轻松惬意。
“我们下个月要结婚啦”去年这个时候,朋友告诉我这个好消息时,除了开心和祝福,我心里还有些隐隐的担忧,他们的婚姻算美满吗?以“合适”作为开端的感情,会不会少了些许的真心?
所幸的是,朋友现在非常幸福。朋友圈里满是甜蜜的日常,脸上永远都挂着自然而满足的笑容。我能感受到,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另一半。
这让我想起她结婚前一晚,我们聊的话,
“你真的想好了吗?”我试探性地问她
“哈哈哈哈哈”,“杠铃”般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笑P哦!”我捏了捏她的脸
她突然坐直身子,认真地看着我说:“我知道你是担心我,随便找了个合适的人结婚,但其实不是的,合适并不意味着不喜欢啊,和他相处这么久我发现,现在我们对彼此更多的是喜欢和眷恋,放心,我没有放弃过爱情。”
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会这样问:"谈恋爱,你会选择你喜欢的还是合适的。"
有些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也有人会选择自己合适的。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想会不会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喜欢和合适集一体。
其实,“喜欢”和“合适”并不冲突。大概就是,喜欢的人在一起后,通过磨合也有可能会变得合适;合适的人在一起后,也许会日久生情。
“喜欢”和“合适”,其实没有哪个比哪个更重要,它们都能成为在一起的理由,但无论在一起的理由是什么,都应该发自内心的诚恳和坚定。
一段幸福的关系里,“喜欢”和“合适”到底应该各占多少比重,没有人能够说得准,所以,和喜欢的人变得越来越合适,和合适的人变得越来越喜欢,才是最优解。
两颗心共同努力的时候,“合适”和“喜欢”才能撞个满怀。
互相很喜欢的人,别轻易说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