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在上海长大,讲着一口脱都脱不去的上海话,听着从蝴蝶牌收音机里悠悠飘出来的沪剧和评弹,搬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看上海地道的滑稽戏时不时乐呵呵地笑一下。我太过于熟悉这个城市,看着家门口的五角场从五条小路里夹带着零零星星的几爿小店逐步变成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看着破破烂烂的工厂变为时尚中心,看着路边肆意流淌的苏州河从干净变得熏人再变得迷人如初。
我爱的城市正在越变越好啊。
我的小学,就在离家十分钟路程的园区内;随着学校分配,直升到离家稍远一点的初中,却还是只不过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拼上全力考上心仪的复兴高中,到底还是在家不到十分钟的地方。也许是自小没有离开家,甚至连住宿都没有过,所以在收到中大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心情太过于复杂。
原来满满当当地认为自己可以留在上海,哪怕是也许不那么厉害的华东师范大学,安安心心地选择一个中文系,每周都能回家吃吃饭,在外婆和爸妈身边黏黏腻腻,永远都做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突如其来的离家一千二百多公里,我便是明白了,哪有什么长不大的小孩。
命运使然。
它告诉我,你应该长大了啊。
外婆从我将要来学校报到前的两个星期,便开始每晚睡不着,担心着一个人能不能把生活自理好,担心着我看整个世界都太过于美好能不能克制住生活的残酷,担心着一个去洗手间都要拉着好朋友一起去的人能不能独立地过生活。
也许所有人甚至我自己都以为在离家前我会大哭一场,舍不得我原本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远在几千公里之外。但是我竟然没有,甚至连在被窝里偷偷伤心都没有,我尽力宽慰着隐忍着泪水的外婆,装出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跟妈妈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一定会好好收拾自己不必担心,和家里人一脸无所谓地说哪里有这么多坏人我一定会自己注意安全的。
我拖着四个大大的行李箱来到了广州。
我和广州,有太多太多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处事态度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
我没有办法一一赘述,但是太多来到异地读书的同学一定能明白。
我开始计划着怎么让大学生活过得更加充实一些,怕自己如果闲下来便会开始多愁善感,便尽力让自己忙起来。我便报了韩语课来填充自己的闲暇时间,再去报了英语提升班,又报了法语的外教课练习口语。小长假怕闲着无聊,或是做义教,或是做普法志愿者,抑或是去法院旁听,有时还出去爬山涉水。我竟然开始能够一个人走在尖沙咀的商店里垂涎于琳琅满目的大牌,一个人拎着两大手提袋的手信坐上回广州的火车,和一群同学爬着一座没被商业开发过的山擦破膝盖也不再娇声娇气。
我固执地觉得这样会让时间过得快一点。
但仍然会有想家的时候,还是会有时候在翻来覆去,数着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想着以前高中门口的汤包真是好吃,以前家门口的小菜馆里的糖醋排条味道刚好,车站旁的烤肉店里牛舌加上秘制酱汁比任意一个地方的都更加鲜嫩可口。
大概也只是太年轻,快乐和伤心都像在演戏,一碰就惊天动地。
未来也许有一天回头看看自己写的文字,会感叹年轻的时候无病呻吟,大抵就像是晏殊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人还是应该乐观啊。
幸好,在中大里,我遇到了可爱的教授,会有教授把民法讲得津津乐道,会有教授把法律界一个个人物的故事细细地说给我们听,会有教授把刑法讲得污中带着严肃,会有教授让你不得不去思考人格权究竟在整个民事法律体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学识见解,都是在无数的文献积累中形成的,让我感受到学识中强大的力量。
来这里时间长了,我也开始会在吃饭之前,用茶水荡一下杯碗,开始在请别人借过的时候说一句“唔该”,开始在讲话的时候调整成“给一根吸管我”这样的语序。我喜欢上了喝铁观音,喜欢上了吃鲜嫩多汁的虾饺皇,喜欢上了清香鲜甜的椰子炖鸡汤。
有时候也会觉得,即便不如上海的繁华和浮世,但是这里也真好。
人生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每一分钟的每一个选择决定都在影响你整个人生。即便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也许偏转了整个人生的方向;也许现在看起来是极其艰难的抉择,而在回味起从前的时候变得云淡风轻。但是,你要相信,你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好事。未来一定能在你的努力之下,最后浴乎沂,风舞雩兮,咏而归。
不过我在广州大学城等你呀
作者:黎诺
图片:来自作者与网络
如需转载请与管理员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