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我在家写课件。
每次讲课前,都会对原有课件内容升级优化,哪怕是讲过的内容。
这是一种习惯。
早晨忙活完,准备便坐下搜素材、整理资料。忙了一会,看看手机,回复信息。
然后,陈老师发来会议链接,每周五10点有团体辅导。
我匆忙进了会议室,刚好开始。
听了不到10分钟,Y老师打来电话,他们公司10号组织了一场高端讲座,请了知名老师,希望我能过去学习。我们聊了一会儿,挂了电话。
再次进入会议室,不到5分钟电话铃声响起,是老同事打来的。我迅速把腾讯会议调为静音模式,和好久不见的她,开心地聊了半小时。
挂了电话,一看上午11:00点多了,赶紧离开腾讯会议,回到课件这事儿。
坐下来,竟没了思路。
晃了一下到了饭点,索性起身做饭,吃了一碗热乎乎的面条。
一上午,工作上没成效,不开心起来。
说到这里,本来应该消沉一下,现在正在自我修炼,于是对自己讲:不是所有的时间都要工作有成效。
02
午饭后,泡了绿茶,再次打开电脑开工。手机上收到赵老师的信息,她是我线上学习的同学,未曾谋面。
她发来好几条,跟我分享了她的收获和现状,并友好地提醒、督促我,说要跟上老师的学习进度。
说起掉队这个事儿,我有点难为情,学着学着和同学们渐渐拉开了距离,便失去了动力,没了热情。
这和我我上午写课件这事儿,有相通之处。
开始—中断—再开始—又中断,就像一辆车,刚开始起步就遇到了一个急刹,再起步,再急刹...
这个动作不用多,连续几次,杀伤力就足够大。
影响一个人的信念,消耗一个人的热情!
在我过往的行为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就拿考驾照来说,有人两个月就搞定,而我拖拖拉拉地两年多才拿证。即便考试时,一下全部通过,但战线拖得太久。
再比如,我写文这个事情。断断续续地在QQ空间、博客、简书、头条、公众号等平台上,写了太多了,可写作的水平,依然原来水平。
一件事情被中断,然后某个时间再开始,然后又中断,非常消耗能量。
但这种情况,好像总能找到开脱的理由,比如说感觉不适合自己、当下精力有限,条件不允许、迫不得已啊。
总之,就缺少一鼓作气的力量,将事情在最短时间内搞定。
03
下午对课件内容依旧没有进展,我和晓君、C老师、康妮老师,分别在某些角度做了沟通,都大有收获。
虽然课件没有进度,但别处依然有收获。
至少,这个事情让我觉得行为习惯有改进之处。
关键时刻,开卷有益。
昨天,刚刚收到老师的新年礼物—《富有的习惯》,我翻开这本新书,书中提到:
持续的沟通是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
富人擅长沟通,因此得以建立稳固而长久的人际关系。
沟通,谁不会?我觉得我还挺擅长。
但,提到持续沟通,我感受到这句话蕴含的无穷力量。
正如大侠之前送我书的时候,一再强调要学习其中的逻辑。
持续,本身是一种生态构建。哈哈哈,不知道对不对,我也说个有文化的词儿。
在职场,你能和上司、同事、下属持续沟通吗?
在家里,你能和家人持续沟通、保持良好的交流吗?
你和和你的合作伙伴,能持续沟通吗?
有多少关系,渐行渐远,多少事情渐渐没了下文;
有多少人,渐渐走散...
或许,都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保持持续的沟通,从而...
写在最后:
今天有什么收获吗?不是每天都是轰轰烈烈的成长,也不是每天都大刀阔斧地前进。
有时候,延迟、暂缓都是一种事实存在。完不成,找到原因,并剖析清楚是一种收获;由习以为常的沟通认识,到认识持续沟通的重要性,也是一种收获。
人到中年,太用力了走不远,持续用力就够了~~
今天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和Q总电话沟通,因为我怎么提不起那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