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2014年宣布了造车的泰坦计划,但是十年过去了,造车毫无进展。这十年间虽然会传出一些消息,但都是负面消息居多,特别是苹果重点押注的自动驾驶,一直有负面新闻传出,包括主要的技术团队领导人离职等。
作为对比,小米和苹果一直也是出生在手机行业,但是小米从2021年三月份宣布造车以后,如期在三年内交付量产车,第一款车SU7目前目前的完成度非常高,通过了国家标准的路测,拿到了工信版的牌照,并于23年底做了产品发布。
苹果没有造出车,大概有如下原因:
第一原因是利润率。23年苹果的产品利润率是45%左,而现汽车盈利水平最高的特斯拉的利润率水平呢,现在大概是18%,并且在创立之后,经过16年才在2020年实现了盈利。全球汽车行业的实际平均利润率可能八百分之八左右,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是亏损状态。
汽车行业整体上是一个规模很大,但是利润水平比较低的一个行业啊,它跟电子消费品在利润率上非常显著的差异。
苹果公司如果要决定造车的话,他可能也要经历啊。比较长时间的亏损,那么即使是亏损以后,它的盈利水平也是远远不及当前的啊,造车造手机的水平。如果库克面向股东和董事会,说进入汽车行业,亏顺十年,然后最高盈利水平20%,大概率在股东大会上被毙掉。即使通过,那估计第二天苹果股价就会腰斩,再有长期主义的股东也接受不了这样的代价。
第二原因是技术路线。,苹果造车要想具备高价高利润,它唯一可以走的技术路线应该是自动驾驶,其他各种汽车上实用的面向未来应用的技术都不具备颠覆性,无法是苹果和其他供应商产生及时代差。
但是不幸的是,不仅仅是苹果,而且是整个行业对L4级的自动驾驶预判都出现了巨大的失误。对L4自动驾驶商用化的进展过于乐观。现在大部分的行业人士的预测是,在2030年,自动驾驶技术水平很可能达到人类驾驶的水平。
当下,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渐进式自动驾驶路线,进展非常迅速,搭载率快速提升,年轻的消费者已经买单,渐进技术路线商业上已经实现了闭环。最终这条技术路线很可能会取得L4自动驾驶的商业化的成功。
第三原因是供应链。美国不是电动车的供应链中心,中国的新能源车的销售是美国的五倍以上。那苹果肯定不会自己下车去造车,大概率会去选择代工,但是按照他的质量要求,代工厂水平也会是要求非常高,非宝马、奔驰这个级别的工厂无法承担,但是这些企业为什要培养自己家的掘墓人呢?以苹果之强势,在头部车企里无法找到代工伙伴,评估需要付出合资之类的利益交换,才可以达到目标。在中国肯定可以找到合适的代工厂,考虑到中美脱钩,而且自动驾驶是个如此敏感的话题,中国代工的产品未必可以销售到美国和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