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孔子课程已经正式结束,我们学了孔子的生命中各个阶段,有不惑,有知天命,也有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学习了他的仁心,继承了他的精神,理解了她的遭遇,同情他的一生,明白了他的偏向虎山行,他的努力已经超过了当时的所有人,可是所有人也不理解他,这些都值么?耗尽自己的年华来做这些无用的事情,尽管开始时很可能,但是到了后面没有希望了,他也应该停止了呀,他把自己这一生都搭进去了吗?,把自己的存亡也投掷进去,也值吗?为什么要这么拼?既然他们不理解,值吗?
总的来说,他这一生值吗?
一个人生值不值是要看他的人生目标?结合他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完成情况,如果完成度较高,也就值了,孔子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之前说过,可以去知天命那篇里找,说过他的人生价值目标是把这个世界恢复,周礼恢复仁心,推崇礼仪乐器制度以及让天下太平。
那结合他的人生目标以及实际完成状况的话,答案显而易见,他的人生不值,尽管她的青春有一段时间确实是飞快的,一年内连升了三级官,直接到了大司寇,他在征得这一年政绩十分好,往这个天下太平的方向跑,但却抵不过齐国的30匹马,80个女人,当他在堕三都的时候,完成了两个,最后却在孟家吃了大亏,吃亏让人无法理解他的徒弟反对了他的决定,这对孔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这意味着什么,那说明了他的徒弟也不理解他,那更何况那些昏君以及那些不理解他的人呢?
如果说诗人只是不理解他,讥讽一下并没有站在绝对的对立面的话。
那么,还有农家~法家~道家,有一次,孔子一行人在路上见了一个农夫,孔子也不了解这里的地势,别让子路去询问这个农夫,渡口往哪里走?农夫问子路说:你是谁呀?子路便答曰:字号仲由。农夫又问:你的师傅可是那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子路说是。于是农夫开始开玩笑,邀请子路与他一起去隐居,此时,天下大乱,还不如在山中避世为好。子路回绝了,他回去和孔子描述了这一情况。孔子无奈的走了。有这么多异教的门派来影响他的儒家门派,他的心里应该是非常无可奈何的,就像在齐国那一次一样,他和弟子们走丢了,子路在找他的时候,问路人回答说,是那个长的有尧舜禹之圣贤像,但是却似一个丧家之狗一样的人吗?子路心中为孔子悲惨,孔子惨笑一声,淡然。
当孔子观察了陈国的形式后,发现陈国四周都环绕着强国,整日民不安,太不平几乎是战乱常年有,于是国家便无法积攒国力,还有国库里的资源。离开了陈果。当他的旅途达到陈国与蔡国之间的时候,因为杨虎曾经以暴制过这些框人,于是便因为与杨虎长相十分相似,便被当地的匡人,当成阳虎逮了起来,它多冤呐,绝粮了呀!他没有慌啊,他照旧来教弟子礼仪,教弟子乐器,子路生气了呀,说你干嘛的呀?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我们这么努力,为什么还会这样?孔子却只能回答一个,有啊,但是小人在这种情况下会降低自己的要求,而君子不会,后来他又问子贡,子贡说,要不要降低这个要求?让世人所理解,孔子的非常生气,因为已经有两名弟子不理解他了,而且一个是能说会道的商人,一个是跟他最久的兄弟一般的徒弟,他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呀?为什么要让他经历这种事情?
这一切还值吗?
在这种情况下,他有3000个弟子,但真正理解他的只有一个人呢?理解她的人还在40多岁就死了,他又干了些什么呀?他说他理解了天命,还有说这是他的使命,他说平天下,平了吗?
天下该乱造乱,他该推照推,他想要一个明君,但他能决定吗?这凭运气,可他的运气偏又这么的糟糕,她走遍了各种地方,可有没有一个能接受他的?在西瓜的时候,明明已经有希望了,有一个明君,可是这个明君她没有势力,他老了,没有能力继续使会孔子,孔子惺惺的离开。
在魏国的时候,魏国的风气非常的差,整个国家都充满着淫乱的气息。于是孔子刚来到这个国家不久,了解了这个国家的风气之后,便满怀失望的走了。
那么,孔子这一生到底值吗?
有的人说值,有的人说不值,我觉得我是后者之意,因为我前面的观点一直是觉得孔子这一生不值?
他的精神传下去了吗?
在我们学的余音缭绕课程中,已经明确的说明了孔子死后500年内一直有人在模仿,并且传承他的精神,但是却没有一个是能超过他的,可谓被称为至尊的圣贤。
我觉得她的一生非常的不值。
因为他虚度了年华,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而且完成度也较低,让世上的人没有几个是可以信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