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跑步时在听杜月笙的故事。
在中学历史书中鲜少提及“杜月笙”,我也不过是偶然在英国作家乔纳森·芬比的《蒋介石传》中知晓这个人。从一个小瘪三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又从黑道中成功洗白,在商界、政界中享受至高的权势地位。
在他还是瘪三替人打下手时,他便不安于现状。有次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病了,病的还不轻,几乎把整个上海滩的名医都请来了,可林桂生的病仍不见好转。
黄金荣听信下人的主意,找了三个阳刚气足的小伙子来守护林桂生以此驱走阴神,这其中就有杜月笙。伺候老妈子的活,其他两个小伙子自是心不甘情不愿。
而杜月笙不这么认为,他将此看作天载难逢靠近黄公馆的真正主人林桂生的机会,并且悉心照料,生怕出现任何纰漏。在林桂生身边,他总能做到观察入微,哪怕是女主人的一个眼神他都不曾错过,往往还未等人家开口,杜月笙便明白对方的需求。就这样林桂生还真就慢慢好了。
因为这次生病,林桂生自然将杜月笙放在心上,虽在杜月笙面前未曾多赞许几分,却在黄金荣面前不动声色地夸奖此人。
我们往往对雪中送炭的事情印象深刻,因为愿意倾力相助的人寥寥无几。人性刨根到底,总是在脆弱无助时出现在自己身边施于援手的人分外感激。
因为他拉住了你往下掉的手,使你不至跌倒。
而真正使林桂生接纳杜月笙何止于这件事,杜月笙毫无私心地交付意外获得的鸦片并且将叛徒告知林桂生,他深知人性自然在这上面处理得当。
他不用自己动手便让叛徒自愿切下手指使他顺利交差,临了叛徒还对杜月笙感激涕零。之后,他的每一场谈判在对方看来都是及时雨,看似都在为对方考虑,实则获利最大的不过是杜月笙。
在1928年的上海,黑道白道,不论认识不认识杜月笙,如果遇到了麻烦,就会有人建议,试着找找杜先生。此时的他,对来求助的人,更是秉持着“雪中送炭”的原则,能帮的尽量帮忙。他深谙俗世之道,人情一旦欠下,他日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有一次,范绍增约杜月笙到自己的公馆里去搓麻将,不想却输了输了许多大洋,而当他将支票递给杜月笙时,杜月笙却道:“玩玩嘛?老兄怎么认真起来,太见外了。”说完,就把支票放在烟灯上烧了。
在《各界》中范绍增提及:“1933年,蒋介石调四川部队去湖北进行反共战争时,我率部与贺龙司令员领导的红军作战负了重伤,他得到这一消息,立刻派他的徒弟张松涛赶到汉口,接我去上海就医。船刚一到码头,他又叫顾嘉棠代表他迎接我,送我到白渡桥公济医院,找了一个英国医生给我诊治,我负伤的右臂才未被截去,从这以后,我和他的关系就更加要好。”
抛开杜月笙的各种算计,单从受者来看,无疑杜月笙是成功的,他让每个他帮助过的人深感亏欠,由此更为他的宏图大业增加筹码。
每一场及时的雪中送炭,最后获得最多温暖的是他自己。
在徐懋棠这一桩家产纠纷案上,杜月笙出面,对徐庆云的小老婆们威逼利诱,以50万元打发了她们,保住了徐懋棠的千万家财;金融界的大佬傅筱庵为北洋军阀的后起之秀孙传芳大帅筹措军费,还为孙传芳运送军队,由此得罪了蒋介石,经杜月笙、张啸林等人出面向国民政府说情,国民政府才撤销了对傅筱庵的通缉令;他出钱出力摆平工潮。。。
因为他乐于替他人排忧解难,以此扬名立万。
诚然,杜月笙很有钱,他花了不少钱来投资人脉,笼络人心。但是哪怕是在他还是小瘪三时,也总不忘要对他人施于援手。那个年代里的各色人物,他都吃得开,总救人于困境之中。
他的每次倾囊相救也好,倾尽全力也罢,都为他辉煌的未来增加一丝可能。他笃信,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不痛不痒,在人兴之所极时是很难想到别人,也很难记得谁谁出现在这一场欢喜中。而当人孤立无援时,若你能成为他的一道曙光,无疑让他惦念一辈子。
而杜月笙的每一场相救,恰如其分地帮到他人,暖人心肺,使他人甘愿为他赴汤蹈火。
行于当今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我们太多的人选择明泽保身,鲜少顾及他人的处境,更别提雪中送炭。
想起教招时的迷茫,多方寻求帮助无果,在欲要放弃之时,认识了一位至今未曾谋面的好心人。她曾不厌其烦地告诉我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哪些,又是如何巨细靡遗地分享她的考试心得,那些她花了很长时间传送来的音频视频材料,如今依旧安静地存放在网盘里。
在这几年时间里,每次只要有人索要教招材料,我总会第一时间发送给他,我太清楚那种迷茫不知如何是从的感觉。
希望成为一道微光,照亮那些学子的一段路,不是非要雪中送炭,只想单纯地帮助他人,就像那位好心人一样。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