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都说,我有着与这个年纪不符合的抠门。确实,我不否认,我很抠。
去超市买东西,我最大的乐趣的就是对比价格,比如说我想买纸巾,那我一定会看最便宜的是哪个牌子的,因为纸巾是消耗品,我是个不精致的猪猪女孩,不需要从包包里拿出一包香香的纸巾,对于纸巾的要求只有两个,一是便宜,而是不会过敏。接着看现在有没有搞活动,到底是搞活动的牌子划算呢还是其他没搞活动的牌子划算,甚至还会看看线上销售的价格,最后做出决定,买它!
尽可能不点外卖,能蹭公司的工作餐就尽量蹭,吃不下也把自己那份带回来,晚一点可以热一下就吃,或者米饭可以留着第二天炒着吃。
从不参加超过自己预算的或者是自己不可控的社交活动,包括聚餐,轰趴,集体旅行等等。大学期间我基本不怎么参加这些活动,可能跟我性格也有关系。但是并不影响我的正常社交,因为和我相熟的朋友都知道我的习惯是这样的,而且她们都不是消费过高或者主张超前消费的人,所以我和朋友出去玩是没有问题的。
别人都说女孩子看到化妆品就走不动道了。我还真不是,读大学那会,我们宿舍集体出游,经过一家化妆品店。四个人进去,只有一个人能空着手并且一文不花地走出来的,那个人就是我。
舍友们回来后说,当时被售货员给忽悠了,而且她那么热心,不好意思拒绝,但买了那么多不实用的东西后悔也是真的。
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我脸皮还挺厚的,我要买一件物品,更多地来自生活的需要,如果我认为不需要,那别人再怎么介绍我都不为所动。
这个可能跟我的成长环境有关,家里不富裕,我从小见惯了老一辈人非常地节约,而且省下来的钱并不是为了买房买车,而是为了家里人看病吃药保命。
那种危机感是根深蒂固的。哪怕现在可能不需要通过极致地节省了,但是我还是对未来没有安全感。总想着,万一呢。
别的大的事情不说,突然我想考个别的证书提升自己了,报名费蛮贵的,我可以想都不想就给自己报名缴费,而不需要犹豫。
我也很感谢我的朋友,有好几次出去,大家都在挑自己喜欢的项链,只有我没有,朋友们以为我因为经济问题买不了,还私底下给我买了一条说是送给我的礼物。这样怎么可以?我不能这样白拿朋友的东西。于是我找了个理由请她们出来吃了一顿饭。
后来相处久了,她们也慢慢知道,这是我的消费习惯。偶尔还会开玩笑说,小安,你可真是个小抠门。
当然,也有人说过,花那么多心思去省钱,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去赚钱。
道理都是对的,但生活和习惯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不是那种有大格局的人,我的能力和目标都很一般很普通,我的快乐很简单很幼稚,就是省下的钱,可以让我有安全感。再且,我也不是没有在赚钱啊。我的工作有很多充裕的时间。
网上说,女孩要把自己过得很贵,这个贵我认为不是金钱意义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愉悦。同样五百块钱,有的姑娘买了化妆品,就觉得很开心了。但是对于一个从来不化妆的姑娘,这五百,也可以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然后买一本书,还能省下百来块,放进储存罐里,心满意足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瞧,那个抠门的姑娘。
嘿,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