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翠翠的出生可谓不幸中的大幸,不幸的是她那官兵爸爸在爱情与责任之间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死亡。但庆幸的是,不管怎样她的妈妈还是在百般折磨下生下了她,即使最终还是选择“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但这可怜的孩子得以来人间走一遭,体验着人间的人情冷暖。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在祖父的悉心照料下,这个小女孩得以长大,虽然和祖父黄狗一起渡船,生活得很快乐,但是从小失去父母亲的她,心中仍然是很敏感,孤独的。遇到陌生人渡船时对她稍有注意,她会“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出随时皆可举步逃进深山的神气”,遇到有钱人家的妻女过河时,她会盯着那小孩手上白白的银手镯,羡慕不已。
虽然祖父把她捧到手心里去爱护她,关心她,但是祖父并不能真正去理解她,祖父会教育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但是,或许是因为心中尚存着失去女儿的悲痛,祖父并没有和翠翠讲太多关于爱情的事,只会旁敲侧击的跟翠翠说“翠翠,宋家堡子里的新嫁娘只15岁”。可能这就是母爱缺失造成的影响,开始春心萌动的翠翠只能”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祖父和翠翠是单独生活在城外的溪边,即使每天渡船与不同的人接触,也算阅人无数,但这始终缺少了些群居的热闹。
端午的那次邂逅,正式敲开了花季少女的心,但她始终不知道该如何表明自己的心意,只能闷在心里,独自承受。然而现实却跟她开了个玩笑,喜欢二老的她却被大佬提亲,两兄弟同时爱上了这个渡船女子,情窦初开却始终无人引导的她更是无法面对这种情况。终于,那精通水性的大老却溺死漩水中,顺顺一家和他们之间产生了隔阂,二老在亲情与爱情之间挣扎,最终和父亲大吵一架之后离家出走。祖父的死让翠翠在一夜之间长大,从此天真浪漫变成了忧愁等待。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整篇小说在希望之中结束,留下的是读者的无限畅想,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边城》,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结尾,如果故事继续下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或许某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二老驾船归来,翠翠得以与心上人相见,二人放下过去,举办了边城最盛大的婚礼,从此两个人一起守护渡船,晨兴而起,带月而归。又或许那在溪边等待着的翠翠,始终没能迎来自己的意中人,从此一人在溪边,孤独终老……可能太多太多,不过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目中那个最美好的结局。
等待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不知道自己等来的最终会是什么,怀着希望的在每个清晨睁开眼,感觉一天便有了意义,为了自己的意中人等,也许他明天就回来,那在渡船上的翠翠还在等,等君归。也许在某个星辰密布的夜里,那熟悉的歌声,再次将那个灵魂浮起,到山上去摘那一把最肥大的虎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