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文/胡德华
春节临近,返乡人员的增多,让年味逐渐变浓,喜庆的氛围笼罩着千家万户。
然而,人多的时候,也会滋生出很多矛盾。这不,昨晚八点多接到村民电话,诉说因道路通行受阻与邻里产生纠纷,双方为此发生争执,引来派出所夜间出警。听完对方的诉说,我很诧异,两家是隔壁邻居,又是一个家族,怎么为了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呢?电话里我除了劝他们以和为贵,就是希望他们不要把关系搞得太僵。后来他在电话里告诉我,派出所约好第二天上午九点在村部作当面调解,需要我参加。
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向书记汇报昨晚的事,并复述了当事人电话里的言词,书记听后,让我积极配合派出所工作,趁早把问题解决好,让大家愉快过春节。
上午八点多,双方当事人早早到场 ,书记让我先请他们到会议室坐坐,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刚开始,双方当事人的父辈态度强硬,各说各理,甲方说修路花了很多资金和人力,要求乙方平均摊。乙方感觉甲方说的资金太夸大,不能接受,随后又说起过去的陈旧往事,双方真是唇枪舌剑,唾液横飞,让人插不上嘴。幸好年轻人明智,阻止父辈,说一切交给村委会和派出所处理。
过了一会儿,书记走进会议室。他先是一方一方的了解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然后根据双方描述的问题核实后再进行调解。
有时真佩服书记的处理方式,只见他拿着一张白纸,根据当事人的诉说,当场用笔作示意图。然后根据示意图剖析问题的实质原因,再进行调处。
书记一对一做着双方思想工作,真是近到他们个人关系,远到子孙后代团结,甚至是同一个家族长远和睦。书记细致入微的解析、剖析,双方当事人听后态度有了大幅度转变。
随后,派出所领导先用“六尺巷”的故事感化当事人的固执,后用“先让礼让”的格局打开当事人的心结。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双方当事人终于化解矛盾,并签下协议书。
当看着双方签字和言和的那一刻,发现室内气氛像春天一样,温暖着你我他……
写于25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