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打开五感,仿写美食
引入:
愿意吃美食吗?生答,举手表决
吃是食物在舌尖上跳舞,是美味的绽放,是美好的享受。
老师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由此知道了咱们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的食物原材料,跟着小火车,我们看一看各地都有什么美食呢?跟同桌说一说你知道的地方美食。(重庆火锅和小面,四川麻辣烫和苕粉,长沙臭豆腐,云南大理米线,武汉热干面,兰州拉面)
咱们东北有啥招牌菜?铁锅炖,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酸菜五花肉,排骨……
说了这么多菜名,你们脑中一定播放着一些食物的画面,关于食物的记忆,是不是被唤醒了?
谁愿意分享一下(想办法把孩子说的写下来,打到ppt上面)
(初稿,没学方法前)
我们学过了沈从文的《腊八粥》,大家还记得沈老先生是怎么描述腊八粥的吗?
五感:视听嗅味触。师相机板书并粘贴五感卡片。
看了沈老先生的描述,你有什么感受?(想吃)五感调动了我们的五官,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不同部位一起去感受美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打开五感,仿写美食 板书
不止沈老先生,很多作家们都爱记录美食,来看看汪曾祺关于咸鸭蛋的这种不起眼的美味的描述:PPT(跟着名家名作来学习)
孩子们,你觉得自己哪个感官被打开了?生答
再来一个小零食,老师读,你们来做动作,让我们的五感跟着动一动,好吗?火烧栗子的过程,通过一系列动作,孩子们,你们的哪些感官被唤醒了?(1--2人)
找一找,作家在描述美味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是呀,作家笔下美食的美妙滋味离不开五感(视听嗅味触),他们打开五感,让我们的眼耳口鼻手甚至全身,更好的感受和体验食物,从而感受到食物的鲜美。
孩子们,我们差不多十三四岁的年纪,一日三餐,假设我们吃了10年的饭,大家可以估算一下,我们吃了多少顿饭?(10800
这上万顿饭里,一定有你偏爱的食物,它可能很平凡,只是爸爸做的一碗手擀面,也可能是妈妈最常做的豆角饭,酸菜水饺……
孩子们,能跟我们分享下你们最爱吃谁做的哪道菜吗?说的时候,试着打开五感,这样我们更有画面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感谢孩子们打开五感的口头分享,老师想做个小调查:我们孩子愿意做饭的请举手,常常为家人做美食的请举手,举高一点!
大家互相看一看,你有什么想说的?(愿意吃的比愿意做的多很多,相比较家中那个为我们十几年如一日,每日三餐为我们制作美味的人,我们更习惯于享受美味,而我们为家人做饭的次数就少得多了,甚至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相比较我们偶尔做的几顿饭,上万顿饭,假设每顿饭用时1小时,那也就是成千上万个小时的投入,是妈妈爸爸或者爷爷奶奶,亦或是姥姥姥爷每天在厨房的忙碌,但是他们乐此不疲,看到我们吃得香,他们即便辛苦,哪怕劳累,心里确是开心和满足的!这是我们的第六感——心才能感受到的,来自家人的爱。
孩子们,愿意分享下来自你们家人的美味吗?从家人对食物的制作方法,打开五感,再加上我们的心的感受,去写一写。(雨的印记 轻音乐)
学生分享(前后对比。)大屏幕出示。学生点评。
孩子们,全身心的记录美味的过程,有什么话想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感谢袁隆平老爷爷,让我们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能吃饱白米饭,我们唯有珍惜粮食,才对得起这份辛劳。)
师总结:孩子们,做,是付出,吃,是享受。美味的背后是用心啊,那些每天为我们准备一日三餐的人,不正是用食物向我们传递温暖表达爱吗?
当我们生病或者不如意时,家人的一碗热汤面,可能就会让我们重新有了力量和勇气,打开五感,仿写美食,也是记录爱的过程,愿孩子们享受更多美食,记录更多爱,也愿孩子们,争取成为美食的制造者,为家人去创造一点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