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胡家小小玥
01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总有一些事情是注定要来的,而变成一个年迈的老人,是每个人都将会经历的过程。
年老的夫妻,总会有一个现行离世,独留另一位老人在世间。大多数子女出于孝顺,怕老人一个人无法自理或过于孤独,总会将老人接到家中常住,可本以为会是一副子孝父慈的景象,却发现老人早已不是当初睿智、稳重的性格,反而犹如老顽童一样,在家中花样作死,百般挑剔,搅得小夫妻家犬不宁。
就像近日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大成原来也是老实的家庭妇男,在家打扫屋子、做饭、伺候老婆、照料孩子,无一差错,怎的在老伴去世之后就大变了样?
老二不可以说不孝顺,为了哄好老父亲,从不做饭的小夫妻亲自下厨,想让父亲洗个澡也得软语相求,可苏大成偏偏犹如孩童一样,动不动就要离家出走,时不时再哭闹两句,这到底是怎么了?
02
小王夫妻两最近也遇到了同样的苦恼。母亲去世后小王将父亲便接到了家中,妻子小欣虽然不太习惯,但对于公公也是百依百顺,可父亲不知怎么了,总是无事生非,让人哭笑不得。
老年人觉浅,每日不到5点就起床,起床后不去锻炼,偏偏要在家中看电视,还最喜欢京剧,一大早就依依呀呀的,夫妻两商量后给父亲在卧室买了一台电视,可父亲又偏偏不关门,吵得小夫妻两每日都睡不好觉,哈欠连天。
这还不算,父亲以前住在平房里,卫生习惯算不得好,住在楼房中也保持着许多坏毛病,比如不冲厕所,不爱洗澡,最让忍受不了的是,每日午休的时候,父亲总是不脱鞋,问他原因,就说脱了鞋脚凉。给他买了暖水袋,又说用不习惯。
还有诸如不洗脚、不刷牙、进门不换拖鞋等等的小毛病也让小夫妻俩无奈至极,说他吧,显得自己矫情,不说吧,又觉着实在是恶心。尤其是小欣本来就有轻微的小洁癖,更是倍感痛苦。
03
就这样大概过了半个月,小欣已经濒临爆发,两人便研究着在一个小区给老人租个房子,再出钱雇个保姆,离得近还有独立空间。
结果还没实行,老人就住院了。原来趁着小夫妻两上班,老人骑着电动车出门转悠,一不留神扎到了旁边的花园里,夫妻两吓坏了,连忙把老人送到医院,挂号拍片,确诊为右臂骨折,浑身多处擦伤。
父亲住了院,小王只好请假照顾,小王本来谈的一个项目因此错失,白白便宜了他人,小欣一个人照顾孩子还要上班,也是苦不堪言。
可父亲呢?不但不体谅两人,反而埋怨医院饭菜不合口了、小欣不过来伺候他了,一会儿说腰疼,一会儿说背困,检查不出来问题,就说医院水平不行,嚷嚷着要去北京看病。还逢人就说儿子是白眼狼,不孝顺。
小王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总是老好人一个,母亲说什么就应什么,每次他们回到家,也是准备满满一桌子好饭好菜,怎么就突然成了找事儿精?
花样作死的父母,他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1、其实老年人这种心态就像小朋友一样,俗称“老小孩”。在老伴儿走了之后,他们深切的感觉到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同时,一个人又觉得倍感孤独。就算是和子女住在一起,子女有往往忙于工作,并不能有效地排解老人的孤单。老人发脾气、找茬儿,其实都是为了引起子女的关注。
2、老年人对未来充满恐慌,没有安全感。如果是青年人是当空的太阳,那老年人就是落幕的夕阳,经济来源骤减,身体状况变差。从孩子们的支柱变成要事事依赖子女,这种心理落差让他们不安,只有通过不断作死试探,才能确定子女是否真的孝顺。
3、生理问题。科学指出,老年人的大脑平均萎缩5%-10%,大脑功能衰退,尤其是大脑的神经抑制功能下降,造成了这种类似孩子的行为。
那作为子女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协调好和小家的关系呢?
1、对待“老小孩”,多包容少较真。老人再作死,内心深处也是深爱的子女的,就是嘴上厉害几句,找点鸡毛蒜皮的小茬儿,让你心里不痛快,把他们当成小孩儿,不和他们一般见识,时间久了,老人也就安分了。
2、轻物质重精神,沟通是法宝。有时候我们费了很大的辛苦花了很多钱,其实效果还不如坐下来好好和老人聊聊天效果好,到了他们那个年龄,金钱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子女的关怀。
3、多带老人出门,寻找自身兴趣点。研究表明,有兴趣爱好的老人往往更开明,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不会时时课课都需要子女的陪伴才能排遣孤独。
4、原则错误不能犯,底线问题要坚定。小事情上可以包容老人,但在是非对错上一定要立场坚定,否则惯出来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老人”!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小时候,父母陪着我们慢慢长大,现在,我们陪着父母一起慢慢变老,珍惜陪伴的时光,不要在未来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