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中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上兴起了一股不正之风,就是每当小朋友过生日时,总要买礼物分享给班上的小朋友,最先都是些小礼物,像棒棒糖啊,果冻啊之类的还稍微能够接受,最近孩子收到的礼物都是类似文具盒,玩偶,小玩具之类的东西。孩子的生日马上要到了,孩子闹着要给每个小朋友买一个小书包,要知道,一个小书包最少也要25块,看起来还不是很好的那种,班上40个孩子,就是1000块。。。这简直太夸张了!可是,如果不买,孩子会不会太失落啊?
其实这个家长遇到的问题非常普遍。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交的朋友多了,看到同学买了什么玩具,就想买回家玩儿;知道同学去哪儿旅游的,也想去;同学过生日送了全班同学礼物,感觉很好,被人围着转,孩子感受到这种优越感,也就想着模仿。
其实这就是最初级的攀比,你有的,我也得有!你做了什么,我也得做什么!我就是比你厉害,就是比你强~
会有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受气,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想帮着孩子长面子,别人有的,我们也得有,因为这个心理,才会让幼儿园的风气不正。
攀比的心理其实源于安全感,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或者觉得不安全,焦虑,通过显摆的方式来缓解自己。常见于秀恩爱,死得快~过度夸张的秀,反而是因为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之前乔布斯每次出门都穿一样的黑色体恤,有个新闻评论员就说,乔布斯的气场足够,哪怕每次都穿黑色体恤没关系,现在很多年轻人,别人都不认识你,也没有足够的气场,就别模仿乔布斯每次都穿黑色体恤了。其实他说出了关键,当一个人足够出名,足够有能力,大家都认识你的时候,你穿什么都无所谓,但是,如果你只是默默无闻的小兵小将,就需要穿的得体一点来撑门面!
面对攀比之风,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是家长需要花心思去培养的。之前我带孩子看《乌鸦面包店》的时候,就通过绘本中描述的故事去启发孩子思考,乌鸦爸爸和妈妈因为有了小宝宝,放弃了面包店的生意,这样好不好?通过故事,让孩子慢慢意识到,照顾小乌鸦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平衡好生意和照顾家庭,会让生活一团乱。书中传递了财富是需要家人的团结一心,互相支持鼓励,共同创造的观念,同时也告诉我们,钱,是为了家庭幸福而存在的,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挣钱~
透过一些简单的绘本故事,在读书时和孩子聊天,让孩子知道,钱很好,可以买来很多好东西,但同时,也有很多无价之宝,是钱买不来的。
同理,孩子们的友谊和崇拜之情,如果只是单纯用“贵”的玩具买来的并不是长久之道,而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相处中,如何理解别人,如何沟通,如何帮助别人。
其次,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有些孩子攀比,其实只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或者想要在某个方面赢过别人。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优势,提升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比如豆豆就很擅长数学计算,所以我就鼓励他,每当同学有需要计算或者数学逻辑推理方面的需求时,他可以多采取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同学找到答案。一方面帮助了同学解决困难,另一方面又培养了豆豆与同学的交往,因为豆豆采取的是启发式提问的形式,也不会让同学觉得他“臭显摆”。透过这个小小的举动,既加强了豆豆的自信,也稳固了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那么,擅长说话的孩子可以主动承担给给小朋友讲书,唱歌等活动,有爱心的孩子就可以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等等。家长带领孩子发掘了自己的社交优势后,孩子就能从心里上平衡,承认自己也是很好的,不需要盲目攀比。
最后,把孩子的攀比转化成动力。
有句话叫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记得看《没有起跑线》的纪录片时,里面有个妈妈说:“没有比,就没有输赢。”攀比,其实是一种比较心理,一种想要自己比别人好的心理。这是值得称赞和鼓励的地方,至少有积极的想要向上。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攀比转化成动力,其核心在于,比什么!
是否在正确的事情上攀比很重要。比如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各个地方比谁炼钢多,结果大家把各种废铜烂铁都用来进行所谓的“炼钢”,费时费力又不讨好。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的是,不要盲目攀比衣服,玩具,旅游去哪儿了之类的物质问题,而要比谁能坚持做事情,谁更努力,谁看得书多,谁知道的知识丰富这些事上面~
之前豆豆为了显示自己比班上的同学更厉害,于是在家里苦练魔方,终于会拧了以后,却没有去班里表演给同学们看。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反正我都会了,为什么一定要给他们看呢~其实就是因为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安全感,满足感,成就感得到了很好的滋养,不需要再通过“显摆和攀比”来获取了~
引导孩子把精力放在正确的事上,多去精进,用孩子想要变好变厉害的心态,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费心去做的事!
上文提到的班里生日分享玩具的事情,可以和孩子说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感受,引导孩子通过分享一首歌,或者一些自己制作的小点心,小手工之类的,给予同学们不一样的体验,一方面既满足了孩子想要分享的心情,又从根本上断绝了孩子盲目的攀比,相信同学们收到这种“特别”的礼物,也会觉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