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做了一个实验,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甘蔗收获季节即将到来之时,一组心理学家让500名蔗农做了一系列认知测试。几个月之后,在收获了甘蔗、拿到了钱后,心理学家让这些蔗农又做了一次测试。
这些蔗农的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在长达4个月的研究中基本不变,变的是他们对金钱的担忧。实验显示,收获金钱之后的智力明显比收获之前要高“文章指出,贫困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机制可能是注意力转移,即贫困所引起的注意力消耗导致运用在其他事物上的精神资源被削减,使贫困者处理其他事物的能力减弱。因此,贫穷的人不得不同时应付金钱和认知能力的双重匮乏。”。
反观现实生活中,确实是有足够多的案例能够论证这个观点,那些陷入在一代代人贫困的轮回中不能自拔的人、那些抓不住每一次市场机会的底层人、那些辛苦积攒点积蓄却被无情收割的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确实会对他们的行为哭笑不得。贫困之所以会让人变笨,我想可以从这几点来俩聊
一、贫困使人不得不长期投身于劳作,让人的身体处于疲惫和麻木状态
通常贫困的人,不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低薪的办公室人员,他们的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简单的反复和持续时间久,反复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需机械般的重复即可。持续时间长则会让人长期处于疲惫的状态,这样的工作性质容易让人麻木和疲惫,大脑自然也就转不动了。
二、贫困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局限了人
以前看《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说到陕北贫困的乡村,把他们的一亩三分地看的比命都中,他们会说,这块地是上几代人留下来的,世世代代在上面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生到死守在这片土地上,很难有时间和机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即使是在都市里面,生活在咖啡馆、图书馆周边的贫困人群,他们也会因为繁琐的工作无暇去里面去看一本有观点的书、去听一场有影响力的讲座。更不会有高质量的交谈和社交,无疑,他们错过了太多头脑风暴、思想碰撞的机会。
同等智力的两个人,一个每天只能辛苦劳作,每天的交流都是家长里短、邻里八卦,一个每天做着需要思考的工作,每天都会阅读、经常和有思想的人谈笑风声。大脑经过长期的锻炼,两人的智力一定不会同日而语了。
三、贫困的人不得不太关注金钱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购物中心,进行了一场测试,第一项是智力测试,它测试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会让你看一系列以白色为背景的黑色图形,但图形之间有空缺。你的任务就是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图案填进去使其符合逻辑。第二项测试中,电脑屏幕上会有指令以一定速度闪现出来,这些指示会告诉你以最快的速度按下键盘上的某个键,预测出下一个会出现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项测试能测出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反应速度。
参加测试的人被告知一个假设,即他们修车需要支付1500美元,或就是150美元。
最后,实验发现,富人不论被告知修车费时1500美元还是150美元,他们的得分都很优异。而贫困的人在被告知修车费为1500美元时,得分非常的差。而这还只是假想的账单。即使没有真实的花费,穷人对金钱的担忧对人们的认知能力影响依然很大。
人们的精力有限,当过度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对其他事物的关注必然会减少,贫困使的人们关注于最基本的需求——温饱问题,甚至还有负债问题。谈到金钱,会让穷人们焦虑、会局限穷人们的认知,从而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说到这里,提一句题外话,如果有两个朋友创业了,一个是投入了全部身家、打算不破楼兰终不还了、一个是留有后路,大不了休整两年东山再起。撇开项目本身不说,我应该更看好留有后路的这位吧,因为他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更加从容、客观些,相反,投入全部身家的这位则可能会容易走极端,一想到全部身家都在里面了,能不焦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