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在家陪我好不?”
当孩子问你这个问题,你该怎么回答?
两种答案,两种人生,你会选择哪个呢?
一个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啊?”
妈妈回答:“妈妈要赚钱才能给你买吃的买玩的,供你读书啊。”
孩子默默地低下了头:原来我让妈妈那么累。
另一个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呢?”
这位妈妈回答:“因为妈妈要学习新的知识、结交新的朋友、不被社会淘汰呀,就像你是学生,就要好好学习,要和朋友好好相处一样。”
两种不同的回答,背后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诚然,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拿起工作无法陪你,放下工作无法养你;但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回答,却如金科玉律般,影响孩子对于职业、乃至人生最初的看法。
美国著名青少年学家阿黛尔 · 法伯曾说:“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当孩子问“你为什么要上班”这个问题,体现的正是孩子对外界的思考,这个时候,父母的回答非常重要。
你的回答,决定了孩子日后的格局。
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也可以告诉孩子:“爸妈喜欢工作,工作能学到新奇的知识,给其他人带来快乐。爸妈上班不能陪你,但会一直想着你。”
这样的回答,虽然不能满足孩子陪伴的愿望,但会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并且,父母还可以传递给孩子积极的信号:
既然工作这么快乐,孩子也会对未来的职业、对生活充满期待,并尽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此,孩子在学习上,也会更加积极上进。
父母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孩子今后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
工作无论多累,都不要把生活的负能量,传递给孩子。
曾看到过一个清洁工的故事:一个冬日的早晨,天刚蒙蒙亮,一位妈妈准备出门上班。5岁的儿子,带着睡眼朦胧的眼神,哭着对妈妈说:妈妈,你为什么每天都要那么早出去上班啊?
这位清洁工妈妈回答说:“你是不是每天去上幼儿园,都要走过一条长长的马路?如果马路上很脏,全部都是垃圾,你会开心吗?”
孩子说:不开心,妈妈说过,爱卫生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妈妈继续说:所以啊,妈妈要早一点出门,把马路清理干净。这样啊,就能让小朋友们,每天走过那条马路时,都能开开心心的。
孩子听了,非常开心,他用温柔的声音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妈妈,你好伟大。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对待工作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看待事物的眼界和格局。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领路人。父母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会在孩子成长的旅程中,留下它独有的印记。
所以,当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要上班时”,请弯下腰,俯下身,耐心地对孩子说。你的回答,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会决定孩子未来对待职业、生活的态度和格局。哪怕苦点累点,也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