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周,就是2019年春节了。
按照往年的幼升小时间轴,距离2019年幼升小面谈只有大概4个月时间。
我们家很早就为Abby确定了幼升小的“战略目标”:冲击民办小学。
具体的努力对象也早已锁定:一所以艺术为特长的学校,很合我家Abby的胃口。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离家近!
理想是多么丰满,现实却那么骨感。
当我从各种渠道了解到2018年该学校的升学率情况,心顿时凉了半截。
新生录取率只有大概13%……
您没有看错,这不是清北复交的升学率,而是幼升小的升学率!
不是公民同招了吗,报考民办的小同学怎么还那么多呢?
根据魔都官方数据,2012年开始魔都进入了一个生育高峰期。
作为龙年出生的宝宝,幼升小直接进入HARD模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几天看了一些牛蛙家长分享的上岸经验,心中有些羡慕,更有些焦虑。
民办小学面谈,到底谈些什么?
最近几年,各所民办小学面谈的多种多样。在教育机构的引导下,学校已经明确表示不考察学科性的内容,转而更加看重孩子的各项能力。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的办事风格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为此我特意研究了部分热门序校最近几年的面谈真题。
上面这个统计表根据2018年的真题统计,从这个表中,其实可以琢磨出一些端倪。
学校的考察范围,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理逻辑
必考项目,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记忆力、观察力等。
考试的形式也有很多,比如IPAD答题、游戏、七巧板、搭积木等。
计算能力:难度不会太高,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足够了。
逻辑思维:包括找规律、等量代换、立方体及方位认识等,关于这块内容的学习,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从班级倒数第二到全市第六名,数学启蒙的逆袭之路”,里面已经做了一些总结和反思。
记忆力:图片短时记忆,找到消失的图片或者某个图形的位罟;听力短时记忆,听故事回答问题。
观察力:找不同、找相同、图片中找出某件物品。
关于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培养,平时在家生活中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训练。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可以说是幼小衔接阶段孩子最为重要的能力。进入小学后,孩子就需要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需要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而这又是以表达能力为基础的。
现在幼升小面谈不允许笔试,顶多有IPAD答题环节,其他任何能力都需要孩子通过表达来体现,所以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一般考察的型式有自我介绍、回答日常问题、看图说话、听故事答题、朗读故事等。
肢体协调
近几年,孩子的运动能力也是民办小学面谈重点考察的能力。因为孩子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智力方面,健康的体魄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保障。所以,现在筛选的标准更加注重孩子的综合能力,即德智体全面发展。
考核的内容有律动操、舞蹈、跳绳、拍球、指令游戏等。我想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吧,Abby在模拟面试时,就说过最喜欢的换节就是跟着视频学跳舞(尽管为父认为这是她的最大弱项)。
动手能力
重视动手操作,进入越来越多学校重视的考察范围。
考察主要的型式有拼积木、雪花片、拼图、折纸等。
除此之外,部分学校频频在此环节中出现科学实验、物理搭建等方面的操作,这也符合当前STEM的教学热潮。
英语能力
英语能力,无非就是听、说、读、写。
对于幼升小的孩子来说,重点在听、说两部分。
考察的主要内容有跟读模仿、简单的日常问答、看视频回答问题、自我介绍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般学校的英语考察难度不会太高,简单的拼读、跟读和问答就能搞定。
难度较高的比如看图说话(英语)、看视频回答问题等,基本集中在几所双语学校,具体可以研究一下各自报考学校的历年真题。
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考察,通常情况下老师会设置一些场景,并暗中观察孩子的表现。
比如面谈前的静坐等待,安排一些自主阅读,观看动画的环节。
还有些学校设置了吃饼干环节,每个孩子发一张餐巾纸要求不能把饼干屑掉地上。
这些能力其实都渗透在生活之中,在平时就要注意纠正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
团队合作
对于团队能力的考察,一般是几个小孩子分成小组,合作完成某件事。
通常会和动手能力一起考察,比如合作搭积木、合作完成一项科学实验等。
老师会看孩子在集体里的表现,与其他小朋友有没有交流,会不会合作。
学校考察这项能力,也是希望孩子能的顺利地融入小学班级,适应今后的集体生活。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考察的面很广,主要靠日常积累,无法突击准备。
考察此项能力的学校不多,但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比如下面这幅图片,该图为上外附小的真题,说实话遇到这种题,为父为母的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备战民办学校面谈的几点感悟
现在的幼升小面谈,真的是越来越难准备了。学校考察的能力很多,而且每年都有各种新的型式出来,越来越灵活多变,考验着孩子的综合应变能力。
针对这些变化,也结合我备战幼升小的一些经验,有以下几点感想,下面可能有些严肃了,咳咳~
思维逻辑的准备策略
幼升小对思维逻辑部分的考察,变得越来越注重灵活运用。从面谈真题来看,2017年和2018年开始有很大变化,学校加大了动手操作、游戏类思维题目的比例和难度。
如果这种变化是趋势的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第一、给孩子做数学启蒙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对概念本质、来龙去脉的理解,引导孩子真正懂得背后的规律和意义。
第二、在生活中多留心给孩子提供接触数学的机会。比如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等,这种机会比比皆是。
第三、刷题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平时家长应该多设计一些游戏,或者买一些益智玩具,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其实就是提供了一种场景,看孩子能不能把学到的东西活学活用,让孩子提前适应幼升小面谈中的一些游戏环节。
最后,一些需要训练的能力,还是应该提前训练的。比如观察力、记忆力等,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训练方法,可以提前给孩子训练起来。
英语的准备策略
现在魔都家长基本上会给娃报英语辅导班,可以说,在娃4周岁以前,魔都家长就开始给孩子安排英语启蒙了。
很多家长会说,我是被逼的,民办幼升小要考察英语,我就不得不给孩子上英语课。
然而事实上,根据试题的分析,幼升小环节中的英语考察,并不是重点。
据统计,只有一半左右的热门民办,会考察孩子的英语能力。而且主要集中在双语特色的学校。
所以,如果你目标是双语学校,那么英语听说读写四个能力,至少前三类都是有一定要求。
如果目标并非外语特长类或者那些语吾类小学,那么英语能力真的不是考察重点。如果时间有限,准备好自我介绍和一些套路对话,平时在家做一些拼读和跟读训练,应付面谈已经足够了。
当然,这祥说有一些功利。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现在这个年龄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培养英语能力,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应对幼升小考试。所以,该学的还是要学的,只是说时间或者精力实在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先缓一缓。
综合能力的准备策略
从近几年的幼升小面谈真题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规律。
学校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考察的点不仅仅限于语数外,越来越多的综合能力开始被重视起来,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运动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行为习惯也逐渐成为各学校的必考项目。
即使是对于数理逻辑,考察内容也越来越偏向于实际应用方面。
所以,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语数外。某种意义上说,生活中的积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加重要。
教育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看似水到渠成却无不漫透着家长的良苦用心。
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幼升小不是目的。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才是目的,这也是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认识孩子的特点,挖掘孩子的潜能,也是每个父母应尽的义务。
终生学习者
目前教育中,对于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视,其实是为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
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从小把学习习惯培养好,受益的是她自己今后一辈的人生。
我不想在孩子今后生活中,回过头来会责怪我们没有从小给她打好学习基础,或者说没有培养一项能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
我经常跟Abby说,即使这次民办没有有录取,现在的努力也不是白费的,毕竟我们都是终生学习者,未来的成功离不开现在打下的基础。
路还很长,幼升小只是个开始。
想要更多的教育资源,交流育儿经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不淡定的学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