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忙于读书、写作,上班,辅导娃,家里乱糟糟的情况又出现了。灶台上堆积了好多的瓶瓶罐罐,碗筷和厨具也油腻腻的呆在洗碗槽周遭。换洗的衣服,晾晒好的衣服到处都是,沙发上,椅子上,床上,四个季节的全都能扒见。这是什么鬼地方,这是几天前我才收拾整洁的家吗?
确实之前,曾多次做“断舍离”,也曾多次进行收拾整理,可是复乱也仍多次上演。
这是什么原因呢?
1.“断舍离”做得不彻底
“断舍离”一词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来的。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房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因此,要采取的行动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舍得不够。每次回老家都会把不穿的衣服,不用的东西捎带回去一些,就这样,我家的衣柜里仍然有很多使用率不高的衣服。一年也就有穿个一次两次,或者质地比较好,但稍微有点瘦,妄想减点肥仍然可以穿。
断没做到。婆婆喜欢购物,很喜欢攒东西。比如成套的餐具,瓷瓶,成套的床上用品,只要她觉得好,就买来给我们。这些东西估计到我儿子这一辈也用不完,但是因为她买的时候又很贵,所以不舍得处理掉。所以,我家的很多空间就被这些东西所占据了。
既舍得不够,又没做到断,所以,我家离真正的“断舍离”还很遥远。
2.生活习惯不好
目前家庭成员四个,都没有物归原处的习惯。基本上进门换鞋不把鞋放到鞋架上;衣服脱掉不知道挂在衣架上,随手扔到沙发上或不用的小床上;书看完了就散放在床头,不放回书柜,孩子的玩具玩完也随手一丢。所以,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去收拾,把它们放回原处。
这个可能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只会干重活、粗话,没有细致收纳的习惯,我们兄妹几个也没有这种习惯。后来,又都是在外求学 ,东西物品很少,又住宿舍,稍微整理就挺干净整洁。此外,婆婆虽然勤快,但是喜欢买东西、存东西,不舍得丢东西,他家到处堆满了东西,所以,老公也没有物归原处的习惯。现在孩子又耳濡目染,所以用完东西随处丢就不足为奇了。
3.没有学会整理思维
第一次听到整理思维是在师北宸写作训练营的麦杰小姐姐分享的。她说,整理思维就是摊开,分类,收纳,比如医生的问诊流程①接诊时询问有什么不舒服。②患者回忆一一列出(摊开)③帮患者做体格检查(进一步摊开)④基本有了诊断思路,接下来辅助检查(寻求证据支持诊断)(这是再次摊开)⑤做完这三部摊开如果不是疑难杂症, 基本就得出诊断了,这是分类。⑥有了诊断治疗方法就出来了这是归纳。
我的问题是害怕摊开,不懂分类,既而也做不好收纳。
不管是断舍离还是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还是学习整理思维,都是我需要做的功课。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想要一个舒适的人生,需要先让自己的家变得整洁起来。
今天抽出两个小时,打扫了50%,剩下的继续断舍离,继续摊开,分类,收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