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林特小组里,小康老师说了她在项目组里面与新进同事之间的嫉妒、竞争和自卑。她的话深深触动了我,我也跟着难受,流下泪来。
这个议题在我的生命中也太经常出现了。我刚到外国语学校时,我会觉得周围的老师都是比我年轻的,却资历比我深,他们比我专业性强,能力比我强。整整两年,我似乎都活在深深的恐惧中,害怕被学校所抛弃。那个恐惧是,我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副科老师,专业性不强,年龄又大,我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学校这个系统所抛下,被部门淘汰。所以我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其实是内心深深的一种自卑,所谓的嫉妒和竞争,其实都是觉得自己在某一方面无法达到别人那么优秀的程度。
我也会时时刻刻跟我年龄相仿的咨询师们做比较,原来曾经一起在一个团队里面浸泡过,现在的他们发展如何了,成长如何了,他们如果成长的比我、好比我快,我就会有嫉妒,有压力,或许这种源自内心深处对自我的不满意,正是我前进的动力。所以在团体后期,我明显能感受到大家从自卑中感受到的超越的力量,我们的勇敢,我们的担当,我们的成长,我们的蜕变,都由此而生
我说了一个白蛇与青蛇的比喻,互为姐妹,也互为竞争,互相扶持,他们都喜欢许仙这个“老实人”,明明占优势的白蛇,却输给了青蛇,看着他与许仙成双入对,成了神仙眷侣,自己却被压在了雷锋塔下,受尽磨难,但也正是因为这份磨难,500年后,修行成佛,她才能够与小青一笑泯恩仇。
似乎我也在用我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去体悟和理解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因为自卑和自我不满足,所以嫉妒,所以有竞争的压力,所以我们才愿意自我成长,超越以前的那个自己,从周围狭小的环境中挣脱出来,去更大范围的天地里面展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