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成了这个时代的流行词。在探寻焦虑背后的成因和群体之中,不难发现“妈妈们”的焦虑贯穿了抚养孩子、个人成长、家庭建设的整个主线。
2017年5月,UC大数据发布了中国首份《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引发热议。
妈妈焦虑指数最高的十大城市,全部由一、二线城市构成,上海高居第一,其次,北京和深圳超六成妈妈焦虑,位居第二第三。
如今,育儿资讯越来越丰富,就医海淘越来越便捷,为何越来越多的妈妈变得焦虑?她们的焦虑从何而来,又该如何排遣?
哪些因素引发焦虑?
孩子健康和教育位居榜首
报告显示,孩子的健康和教育问题,成为困扰妈妈们的前两位因素。孩子出生后的奶粉、辅食等饮食安全妈妈最关注;等孩子到了入园、上学年龄,如何给孩子好的教育以及如何教育好孩子,成为妈妈最大的焦虑源。
“其实,比起小孩生病时的短暂焦虑,教育问题产生的焦虑更持久。”专家指出。小杨是个7岁孩子的妈妈,她表示更焦虑孩子的教育。之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等女儿上了小学,“终于看清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接受孩子终是一个平凡的人。”据说三年级是一道坎儿,小杨很担心。“很怕她跟不上,上不了好中学。”
精神科专家称,人的焦虑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内心的欲望和外部的压力。由于在怀孕、生产过程中遭受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辛,以及血肉相连的生物属性,妈妈对孩子往往会投入令人惊讶的关注和感情。因为孩子是她最重要的作品。因此,任何企图让妈妈不要焦虑的建议都会被视为“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焦虑除了降低生活质量之外,不能带来任何有价值的改善。
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需要妈妈自己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对孩子的一生有价值的教育。不要指望别人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真正能教育好孩子的其实是你自己。
哪个行业最易焦虑?
全职妈妈位居前三
报告指出,妈妈们的焦虑指数和所从事的行业有关。工作压力越大,焦虑指数越高。而全职妈妈的焦虑指数高居第三位,仅次于从事金融与互联网工作的妈妈们。
全职妈妈的焦虑在于教导孩子、处理家务、经济压力。有很多妈妈表示内心很“孤独”。
张女士的女儿已经9岁,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她觉得心底越来越害怕——怕跟孩子长期单独相处,孩子形成相处疲惫;怕自己以家庭、孩子为主,导致孩子也不思进取,没有远大志向;苦恼于没有同事,朋友都是妈妈们,生活圈子太狭窄,有时候感到很孤单……
专家解答,这种“全职妈妈型”焦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人需要同时创造多个心理角色才能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包括子女角色、父母角色、伴侣角色、职业角色等。还有一个重要也容易被忽视的角色,心理学称为“自我价值角色”。
家务事琐碎繁杂却相当损耗人心神,这些琐事很难被赋予高的价值感,长期沉浸在“母亲角色”“妻子角色”中,全职妈妈容易“迷失自我”。
全职妈妈们可以在这些方面多多改善:
第一,设定每日稳定的“自我时间”(也许并不需要太长,30分钟足矣),一杯咖啡或一点阅读,尽情享受独处的时光。
第二,设定自己的“价值计划”,做妈妈和做妻子永远不能取代做自己。一个计划会让你精神倍增,信心稳定。
第三,写一本“功劳簿”,即使每一点付出单独看起来都那么微小,但写下来,你才不会被突然的“自我否定”击倒。
哪个群体最焦虑?
80后妈妈焦虑指数最高
报告显示,80后妈妈以平均67.23的焦虑指数,远超过90后妈妈与70后妈妈。学区房、子女入学、老人赡养、二孩压力等都加重了她们的焦虑。
“自从有了二孩,差点儿得抑郁症。”80后妈妈罗女士觉得养育两个孩子太累。大儿子8岁时,二儿子出生了。她辞职专门照顾孩子,也依然忙得焦头烂额。对80后来说,“上有老、下有小”,父母也年事已高,万一老人生病,那就更加无助。
专家称,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很多80后的妈妈,更崇尚育儿中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注重从读书以及网络中获取育儿知识,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未来以及社会的变化感到担心。
很多80后妈妈,选择生育二孩,这也带来现实的压力:首先,整个家庭结构的重组。如何平衡不同年龄的孩子的需要,成为妈妈的难题。其次,自我需要同孩子需要之间的冲突被加剧,妈妈的个人时间和自我发展空间再次被压缩。最后,一些家庭支持系统不够完善。
如何把养育过程中的焦虑降低呢?过高的期待导致焦虑,妈妈要试着自我肯定——“我已经做得很好”。在行为方面建立应对方案,对于各种养育难题,可以提前设想“要是……应该怎么办”,写下解决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妈妈要为自己寻找支持系统,一方面是事务分担,另一方面是精神慰藉,帮助自己缓解压力。
年轻妈妈焦虑啥?
90后妈妈焦虑没时间玩儿
报告显示,对于绝大多数年轻的90后妈妈们而言,选择带孩子还是享受二人世界是最大的苦恼。在没有父母帮助下独立带孩子,仍旧需要长期锻炼。
“出门有点儿费劲,束缚最大的就是饮食。等孩子断奶了,我要把想吃的都恶补一遍!”90后新晋妈妈小邵表示,与没生孩子前比肯定不自由了。“还有一分部妈妈选择自己带孩子,她们会带孩子出门会友、旅游!”很多90后妈妈认为老人带孩子,虽经验充足但不太科学,所以选择自己在育儿中探索。
专家解释,一些90后妈妈,对婚姻及养育孩子还有着不成熟的理想化色彩,加之网络的大肆渲染,当理想撞击现实,很容易在当中产生挫败感,引发一些抑郁焦虑等情绪。由此,尽力去挖掘带孩子的乐趣,积极适应新角色的转换,是年轻妈妈们的一个成长功课。
同时,年轻的妈妈需要养成监控情绪的习惯。找出适合自己舒缓情绪的放松方法,例如,做瑜伽、外出散步或听音乐,以及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育儿中爸爸去哪里了?
“不爽孩子爸”成上榜热词
报告在描绘中国妈妈“焦虑”图谱时发现,很多妈妈也展示出与孩子共同成长、超人妈妈等积极乐观的态度。但孩子爸爸在育儿中的不作为,也导致了夫妻之间的矛盾。“不爽孩子爸”也成为“评论热词”。
“我们家就是传说中的——丧偶式育儿,孩子的成长爸爸完全缺席!我老公先是在外地工作,之后去国外待了几年,等到孩子上小学了才回到北京。”刘女士独自将孩子带到了6岁,如今女儿跟爸爸也并不亲近。现实中,像这种因为工作两地分居的家庭并不少。而且很多爸爸即使回到家,也都在玩游戏看手机,“整个就是人在心不在,你说愁人不愁人?”爸爸的“隐形”,让很多妈妈表示“心寒”。
专家称,其实,好爸爸大多数都是需要培养的。
首先,要转变老公的观点。很多男人认为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只要赚钱养家就行。所幸的是,现在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开放,很多爸爸开始主动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去。妈妈们可以让老公结交更多“好爸爸”类型的朋友,耳濡目染,观念就会转变。
其次,让老公体验育儿的快乐。很多时候,老公不愿意参与到育儿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少感受到育儿的幸福。妈妈要经常跟爸爸分享养育孩子的开心事。同时,还要主动帮助老公发现跟孩子在一起的欢乐。
最后,维护老公的尊严和威信。如果爸爸感觉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具有威信,感觉自己在老婆心目中具有尊严,他们就会更加乐于参与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