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母亲买的手机
你给父母买的手机是怎样的?是一部老人手机,一部二手手机,抑或……
(1)老人手机
我给母亲买的第一部手机是一部专业老人手机,按键很大,铃声也很大,还有手电筒和收音机功能。是在某宝上买的,按照通货膨胀折算到现在大概相当于一千元,现在想想还是有点贵。
如果按单次使用的价格,就非常昂贵了,因为母亲很少使用这部老人机。它有点笨重,还有点难看,通话费也很贵,一百元话费打几个电话就用完了。所以,母亲的手机基本也就是用来接电话,最终这部手机用了不到一年也就坏了。
(2)经济的手机
给母亲买的第二部手机是一部智能手机,手机的牌子是某星。考虑到上次买手机的教训,这次选的手机外观小巧轻薄,担心母亲不会用安卓系统,所以安装了极简桌面,教一下也就会了。母亲比较喜欢这款手机,还经常用手机拍照,手机卡是家庭共享套餐,每月1000分钟的通话时长经常会剩几百分钟,所以母亲也经常给老家的亲戚朋友打电话,以免浪费。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由于买的是这个牌子的低端产品,价格相对便宜,手机没有前置摄像头,没法自拍,存储空间也不大。用了一年多,出现了无法充电的情况,过了保修期,维修要自费,收取的维修费还不如用来买一台新手机。
(3)玫瑰金
给母亲买的第三部手机是知名的国产品牌欧某,这个牌子的手机给人的印象是外观时尚,广告轰炸,超多门店,相对同类手机是典型的价格高配置低。这款手机本不是第一选择,但直觉告诉我,母亲可能更喜欢这个牌子手机,高性价比的手机也许并不适合。有时候,满足父母的愿望比实用更重要。
买的是中档价位的,机身更薄一些,颜色是玫瑰金。把这款手机给母亲的时候,虽然她嘴上说不要,但内心是非常喜欢的。手机的照相效果非常好,字体可以调大,不用再装极简桌面。买手机的时候还送了一个小音箱,母亲还学会了蓝牙连接,看广场舞的视频音质很不错,还学会了用微信拍照分享到朋友圈。现在,这部手机母亲随身携带
2 观念
回顾给母亲买的这三部手机,让我对一些观念产生了变化:
(1)性价比
并不是价格便宜功能多的东西性价比高,价格便宜会导致质量难以保障,用一段时间出问题的概率很高,很多功能只是我们预想可能会用到,但预想的情况往往不会发生;从使用频次来看,这类东西的单次使用价格反而很昂贵。
性价比更高的其实是销量大且价格贵的东西,销量大说明经过实践的检验,价格贵说明品质有保障,从单次使用的价格看这样的产品其实很便宜。
(2)送礼
逢年过节会给客户送礼,送的是价格贵而且是客户喜欢的礼品,比如送某果手机;送礼的目的是希望来年从客户那里获得更多的订单,订单多就会有更多的提成,赚更多的钱,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提高家人的生活品质,生活品质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可以给自己的父母也买一部某果手机。
这是什么逻辑!绕了一大圈又回来了,能不能把送客户的礼品直接送给自己的父母呢?
(3)超预期
周鸿祎有一段关于超预期的经典段子:“打开一瓶矿泉水,一喝,发现是矿泉水,不是超预期;一喝,发现是茅台,才叫超预期。” 这是用隐秘的公款吃喝方式对“超预期”的形象比喻。
偶尔也要给自己家人超预期的感觉,这就是惊喜。惊喜无需隐秘。生活很平淡,平淡会抹去生活的意义,需要惊喜来激起阵阵涟漪。
偶尔的惊喜会让身心愉悦,生病的概率降低,节省不少医药费,用节省的医药费制造新的惊喜,不错的良性循环。
3 父母的“背影”
母亲的手机让我回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语文的一篇课文,写的是朱自清的父亲在火车站送他时,看到他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自己也会与父母在火车站相遇,不过不是“背影”,而是看到父母从出站口出来的“面影”。父亲的“面影”是肩上挑着两个很大的编织袋,母亲则是背一个大包,手上还提着一大袋子。行李不是别的,而是鸡鸭禽肉,每次都是一百二十斤以上,让他们少带点,他们却反复强调是自己养的鸡鸭,更好吃!
我能想象父母在喂养宰杀这些鸡鸭的情景,儿时早已耳濡目染,这些禽肉帮助自己回味往日的味觉记忆。
也会送父母钱,但他们通常是把钱存起来,很少给他们自己买东西,买的也是相对便宜的东西。现在发现,很多东西帮他们买也许更好。
上高中时读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的句子,我的同桌感叹道:“好喜欢小人之交!”
对父母不是所谓的小人和君子,而要“甘如醴”。现在很难想象如果父母是空手来你这儿,你又让他们空手回去,是怎样的情景?如果是这样,那就真的是淡如水了。
经常会趁打折的时候买一些日化用品,比如洗发水、牙膏、纸巾之类,储备一年的,父母回老家的时候让他们带上一些。或者是在某京上买些东西,直接写上家里的地址,当快递的电话打过去,那也是一种“甘如醴”的心动。
给父母的不再是物品,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无论是“背影”还是“面影”,都是生活。生活是由物质承载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