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并不觉得自己家是寒门,因为我家虽然在农村,但是实际上是在镇上,方圆100米内就是镇上的中心小学,幼儿园,还有文化广场。
所以,从小我会觉得自己的条件比很多附近村里的孩子优越一些,奶奶是小学教师,爷爷是镇上文化广播站的播音员,我爸他们三个兄弟姐妹也都是高中文凭,整体上还是个文化家庭。
我妈妈虽然小学没有毕业,但是家庭经济条件也是不错的,所以从小我的条件都不比周围的小伙伴差。
直到高中,我去隔壁镇上读高中,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们,都来自县里的四面八方,是个大部分学生都寄宿的学校。
到了高一下学期,突然发现好多个同学都搬出学校宿舍了,他们寄宿在了老师家里,可以接受到更专业和更及时的辅导。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还有一个同学,他爸妈给他账户上打了20w,那时候的他已经开始接触起股票和基金理财了。
我当时特别茫然,这些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大多是通过他们口中得知的,觉得自己简直是特别落后。
就连平时体育特别好的我,去操场跑个步,都能发现,有好几位同学,他们每天去操场跑步,一口气绕操场跑三圈五圈七八圈,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小意思,而我800米跑完上气不接下气。
由此得出,原来优秀的同学,都是如此自律,而我,却仅仅只是靠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就想要考上大学,活该我成绩垫底。当时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井底之蛙,想要成绩优秀,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大概是高二的时候,我突然明白这个道理,开始发奋学习,比如我会计算着,如果要考上大学的话,我的哪些科目还需要提高,需要怎么去做。
后来,我也如愿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是也是个堂堂正正的本科生,顺利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长大后才觉得,其实我们家就是寒门,普普通通的人们。我也是家里唯一一个本科毕业生,并且一直是爸妈的骄傲。
我也一直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喜欢“作”,当我工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较稳定的时候,我爸妈总劝我不用特别拼命,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但是,我总是觉得不够,比如开始了写作,比如开始学习英语,比如思考着如果离开现在的公司,我还有什么可以养活自己的本事。
因为,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光稳定还不够。
以前我也常常在想,等我学有所成,等我毕业工作后,穿着西服衬衫,俨然一副职场女白领的范儿,多酷呀。
如今,人到将近30,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是什么,学会从书中去寻找一些答案,也能够从容应对工作中的一些突发状况,我想,这才是最舒服的状态。
未来,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人事物,欣然探索之。
作者|我是黄太后
一个致力于个人成长、独立的90后职场女青年,感谢你的关注,希望我的文字,能够带给你一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