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崂山区的优质课比赛,虽然早早报名,但结果因为疫情一推再推,我们还在心里暗自揣测会不会不再举行。结果在9.26日,便收到通知,说会在9月27日下午3点,下发优质课课题,而9月28日下午点就要微课录制完毕,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
因为疫情,即墨老师都隔离在家。我作为留守教师,要暂时担任班主任一职,同时还要负责协调暂代课老师调课,以及给孩子们做核酸等。每天忙碌不堪。于是我就和秦老师商量,把28号空出来,以备自己安心录课。这里要特别感谢科学老师和常校长的鼎力支持。
27号下午3点,学校收到区里优质课课题。陈主任第一时间转发给我。可惜那个时候我正在阶梯教室和音乐老师一起,如火如荼的指挥学生合唱的演练,丝毫没有看手机通知。可能陈主任久等我不见回复,便给我来电提醒。打开一看,三年级17课《古诗三首》任选一首进行录制。喜忧参半。喜得是古诗是我的最爱,忧的是三年级从来没有教过,教材全部陌生。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也不是唉声叹气的场合。迅速去找三年级老师,拿到教材教参开始研究。首先我要确定课题,这三首诗分别是《望天门山》《望洞庭湖》《饮湖上初晴后雨》。大致浏览一下,我选择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单纯就因为苏轼是我的男神,还有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翻开单元导语页是“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山河”所以人文要素落实应该是培养孩子们对祖国山川美景的热爱。而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然后我又关注了课后习题的安排。课后题安排了两道问题分别是“有感情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课文。”和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那么在教学中怎么达成语文要素的落实呢,我想着应该是借助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意思,来想象诗句。确定了自己的教学重点就开始设计教案。
有个良好的开端很重要。如何设计导入语呢?既然是首诗,我想让学生充分感觉古典诗歌的魅力。所以我搜集了描写西湖的诗句,采用了这样的导入方式。“同学们,现代诗人艾青曾经说过: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这明镜就是西湖。还有一位诗人周起渭这样写道: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西湖成了他心中的那轮明月。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此时,他眼中的西湖成了一幅画。西湖,以她独特的魅力,引得千百年来人们对她争相吟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宋代词人苏轼去品味他眼中的西湖之美。请跟老师齐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然后接着就是对苏轼的介绍,我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赠刘景文》时已经认识过苏轼,所以对于诗人的介绍简单带过。接着引入写作背景,因为了解了写作背景,学生很容易明白题目的意思。这个问题的设置便是告诉孩子们:学习诗歌的方法之一——知人识事。
了解诗歌题目后,便进入古诗的学习。新课程改革后,明确指出学生要有自学的能力。所以我给学生2分钟时间读诗,并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最好读出节奏。其实这个读的要求也是螺旋上升的。这个过程意在解决字词。学生自由读后设计了师范读,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范读可以让学生明确句读停顿。在学生带着停顿练习后抛出问题:这首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的诗究竟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又带给诗人怎样的感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请用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方法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完成填空。这里提出了学生学习时候采用方法:结合注释。当然这种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已经掌握的方法,做一个巩固夯实。为了给学生抓手我设计了两道填空题分别是:水光潋滟晴方好。潋滟: 方:
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诗人不禁感叹____________。
山色空濛雨亦奇。空蒙:。亦:____________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诗人不禁感叹____________。这个问题的设置,先解释词语,在理解诗句,学生就明白原来抓住关键词可以理解句子,进而想象画面。紧接着我提出了诗人为什么看到如此的美景时发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感慨。西湖与西子有何相似之处?这个问题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更好让学生理解我采用画面突破。选择了西湖西施之美图,进行对比。学生理解原来在诗人的眼里,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淡雅装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晴还是雨,都神韵独特。你看,以美人喻美景,多么贴切,多么新奇啊。因此自苏轼这首诗后,西湖就又被称为“西子湖”。在充分理解诗意后,学生再次配乐朗诵体会诗歌意蕴之美,画面之美。然后又带来了两首描写西湖的诗,分别是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进一步感受西湖的晴时之美雨时之美。最后创设情景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二十年后你也来到了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你到的季节刚好是春天,春光洒在你的脸上暖暖的,春风吹过你的发丝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你来到这个城市首先想到苏轼笔下的西湖去看看,你看到了____________,你听到了____________,你想到了____________,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于是你忍不住吟诵起七百年前苏轼吟诵过得诗句____________。这个小练笔的设计也是在读王崧舟《诗意语文十年课堂实录》中得出来的灵感。
课程的整体设计就是这样,我发给我们语文组,让大家把关提意见。然后我就开始课件的制作。等课件做好,一看已经是十点。我匆匆关电脑,收拾东西回家,因为我怕三岁的闺女等我。到家后,还好,闺女已经睡下。锅里虽然还有饭菜,我已经丝毫不饿了。躺在床上,看到大家提的建议。常校说:开头的引入课题部分,是不是内容有点多,有些诗句有点深,毕竟是三年级孩子。刘校是说:是不是得关注一下单元导读页?毕竟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另外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要落实到位。还得激发孩子们的自豪感。确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样的开头有些无聊,学生不理解那也是无用的。还要花大量的时间解释诗句意思。怎么弄呢?在我晚上浑浑噩噩半梦半醒间,突然想起了抖音我关注的一个人他作为“贵州美好乡村推荐官”。对,既然这个单元是感受祖国的壮美山河,那我也可以把单元任务设计成做“祖国的大美河山推荐官”啊。于是我又修改起开头,包括中间教学的指向也要围绕这个任务展开。开头设计导入语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着大美河山推荐官李白一起感受了天门山的雄峙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领略祖国的山川美景。今天的推荐官是宋代词人苏轼,他要推荐的魅力景观是杭州西湖。来,请跟老师齐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样的导入不仅回顾上首诗,还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课堂生成也变成了学习推荐官苏轼推荐西湖的方法:要有景要有情,同时还有贴切的比喻,用到自己推荐词中。
刘校提出,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那么落实到这节课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文化的自信力呢?所以在修改时把结尾舍弃了两首古诗的拓展,换成了介绍西湖的“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雷峰夕照”“映日荷花”美景,继续激起孩子对美好景观的向阳,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具体设计如下“同学们,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你看,夕阳照耀的雷峰塔很美,月光倒映的三潭很美,初雪下的断桥也美,荷花绽放的妩媚更美!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二十年后你也来到了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你到的季节刚好是春天,春光洒在你的脸上暖融融的,春风吹过你的头发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你来到这个城市首先想到苏轼推荐的西湖去看看,你看到了____________,你听到了____________,你想到了____________,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于是你忍不住吟诵起七百年前苏轼吟诵过得诗句____________。这就是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这就是我们祖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魅力,他们可以穿越时空,穿越千年与你对话,让你觉得亲切又熟悉。”这也是我再次修改后,觉得很满意的设计。
第二天早上把课件又修改一下,开始试着讲课。可是一看10分钟,还没有板书呢。又赶紧去找笑笑老师,帮我指导板书。唉,我的黑板字是我的硬伤,每次只好临时抱佛脚去依葫芦画瓢。期间班里孩子还发生呕吐,我又要联系家长又要其他学生静置。当时就心想:唉,你说为啥要在这个结骨点吐呢,这不是添乱吗?咋不等下午三点后再不舒服。哈哈,现在想想,自己那会真是要疯掉了。终于稿子背熟,下午1点开始录课。第一遍讲到后边发现粉笔找不到了,不行重来。第二遍音乐播不出来,重来!第三遍,音乐在转圈,我硬着头皮讲下去。已经两点多了,来不及重录就这样吧。没有音乐,氛围感减弱很多,真是遗憾。这时候巩老师发话了,他可以把音乐加进去,我欣喜若狂。等插入音乐,上传结束。我一看时间定格为2:54分,距离上传截止时间点仅剩6分钟。真是惊心动魄啊!
9月30日,初赛结果出来,我成功入围复赛。复赛课题将于10月2日上午10点公布,而上传课堂实录时间为10月9日下午2点。好吧,我的优质课初赛就这样落下了帷幕,而未来的十一假期将在忙碌煎熬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