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名为《无价》的一本书。本书主要讲了商家在商品定价上的一些策略,以及我们消费者应该如何识破商家在商品定价上的小把戏,从而避免我们的损失。
本书讲到商家在商品定价时,所使用的主要定价策略有三个,第一个是铆定效应,第二个是厌恶损失效应,第三个是框架效应。
第一种:铆定效应。我们人对一个具体商品的价格是没有概念的,比如你问,一头牛的价格是多少,你回答不上来,但是你问你,一头牛和两头牛的价格谁贵,那么对方会毫不犹豫的说,两头牛的价格更贵。因此这个现象说明,人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定价是没有概念的,但是两个事物相比较的话,他们就能很清晰的说出谁价格高,谁价格低。因此商家就利用这个效应,比如在很多奢侈品店里,同样是售卖女士提包的柜台,在十万一个包的旁边就会摆放几个上百万的包,当人们看到百万提包的时候,就会说“哇,好贵啊”但是当他们看见旁边一个包才十万块钱,他们一下就会觉得很便宜,也就会购买十万的包。其实商家也是这么想的。再比如,同样是奢侈品店,店内商品价格万元,十几万元的商品很多,但是也有几百元的手链,几千元的钱包等等。人们就会想上万元的东西我买不起,那么几千元的钱包或者礼品我还是能买的,其实商家也是这么想的。又比如,一件商品在标价的时候,先写上原价5500,然后将这个价格划掉,在下面写上3000,这个也是铆定效应的一种。
第二种:厌恶损失效应。比如在大街上,你捡了一百元钱的高兴程度和你丢了一百元钱的沮丧程度,谁造成的心理影响更大呢?当然是丢了一百元钱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更大。所以商家在商品定价上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比如,一件商品购买后,商家会说,再买一件的话就会打八折,让你感觉你会损失掉另外一件商品折扣的价格,那么人们就会选择多买。比如,很多商家就说他们店里有30天无理由退货的服务,而它又在网页首页写上其他商品如何的仿冒或者制假,让消费者蒙受损失,这其实也是使用了这个效应。
第三种:框架效应。举一个例子,一盒牛奶,在使用说明上说含5%的脂肪,另一种说法是含95%的蛋白质,哪一种说法让人更容易接受,肯定是第二种的说法。所以心里学家发现,你把产品的好处分批告诉消费者,比一次性告诉消费者的效果要好的多,最主要的应用就是电视购物。购买套件的廉价刀具,很便宜的价格就购买了一套刀具,他们会把每一个刀具优点向你介绍,让你感觉便宜的价格就更买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那么消费者如何识破商家的定价陷阱呢?书中也说了三个方法。第一,理性思维,第二,利用商家的定价效应来对付商家。
购买商品的时候,多用理性的思维想一想,我购买这个商品是因为它的促销打动了我,还是因为我确实需要。我购买了这个商品以后我家里有地方摆放吗?我的使用频率如何,等等。
第二种,消费者也可以使用商家在定价时的策略,因为商家也是人嘛。比如在砍价的时候,你说其他商家我看过了,售价才90元钱,比你便宜了20多元,这种也就是给商家一个铆定。还有在求职的时候,你如何优雅的说出你需要的工资待遇,也许你可以使用框架效应来很好的解决这个事情。
生活处处是学问,希望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归纳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哪怕是增加一点生活的乐趣,在你选择商品的时候,你就知道商家用了什么策略让你"上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