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要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抓好农业生产,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脱贫地区的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的生活还存在返贫风险。因此,我们要继续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保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要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的监测和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要立足农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昭苏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种植的甜菜含糖率高、品质好,因此,可以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聚焦甜菜、油菜、亚麻、马铃薯、食葵等优势特色产物,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活力。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文艺演出等,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