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的贸易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各国列强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该条约要求德国向战胜国赔付2260亿马克或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而后又减至49.9英镑。这笔钱在当时是多大的概念呢?有一篇分析认为2260亿马克大约是当年德国国民生产净值的6倍。我很难计算精确的数字,总之就是,这笔赔款要把德国掏空。德国实际上是根本不够实力赔偿这笔欠款的。除此之外,在一战之后,英国、法国等国对美国也负有巨额债务。国际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的巨额债务实际上是无法收回的,这导致了30年代的银行业危机,金融体系的崩溃和经济大萧条。而后,各国只能通过货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来缓解经济颓势。我找了几个30年代货币战争的实例:
- 美国于1930年签署Smoot-Hawley法案,该法案将20000多种的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抑制进口。这导致其他国家以报复性关税作为回应,这加剧了全球贸易的崩溃。往后三年内,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六十多个百分点。
- 1930年,加拿大于16种产品上征收新关税,占美国输往加拿大商品总额的30%。之后加拿大开始寻求与英国的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
- 日本官员高桥是清通过财政赤字,货币贬值的方法刺激了经济,大幅提高了出口额。
- 1931年英国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当年英镑兑美元贬值了30%。一系列对英国大额贸易顺差的国家——作为英国的排他性贸易集团——其货币也随之大幅贬值。而后英国又提高进口关税、实施资本管制,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大幅增长。
- 法国一直坚守金本位制度,直至1936年,法国再也无法承受过高的法郎,宣布法郎贬值,并与英美法签订了三国货币协定,该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三国之间的汇率应当通过协商决定。该协定原意旨在结束竞争性货币贬值,使得全球货币体系更有秩序,但很快二战就爆发了,该协定也成了一张废纸。
- 德国发动二战后,强迫其占领的国家使用外汇盈余从德国进口商品。通俗地来说呢,就是抢钱。
凯恩斯和怀特之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专家都持有一种意见,即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旨在消灭贸易保护主义和投机金融资本的流动。最具代表性的是以英国为代表、旨在维护英镑地位的凯恩斯方案和以美国为代表、旨在维护美元地位的怀特方案。以下是凯恩斯计划:
- 设立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贸易的清算将在这个银行中进行。各国在国际清算银行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进出口贸易额成正比。显然这个方案对英国极为有利,因为英国二战前的经济贸易繁荣,二战却把英国的工业、贸易和黄金储备都掏空了。如果份额按照二战后的来计算,英国就没得玩了。
- 各国不持有任何外国货币,而是通过与国际清算银行用自己的货币和“世界货币”兑换。凯恩斯将这种世界货币命名为班科。事实上今天的SDR的前身就是这个班科,但是想要用一个世界货币SDR取代美元的地位,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 班科与所有成员国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汇率。除了贸易手段,各国可以用黄金兑换班科,但是不能用班科兑换黄金。在生产力急速增长的时代,黄金天然具有通缩属性,而班科则更灵活,国际清算银行可以根据通胀和通缩的水平调控班科的供应量。
- 每个国家的班科盈余和班科负债都有上限,如果某国的班科赤字超过了上限,凯恩斯计划允许该国货币贬值,同理如果某国的班科盈余超过了上限,则允许该国货币升值。这么做相当于让盈余国补偿负债国。显然,这对二战后的盈余国美国不利而对英国有利。
凯恩斯计划本质上是二战后被掏空了的英国,仍然希望把金融霸权掌握在手上,相当于对美国喊话:我还要继续当大哥。但是从工业、军事实力、黄金储备等方面看来,英国已经完全没有与美国叫板的能力了。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怀特计划则如下:
- 设立一个50亿元份额的基金,成员国的出资比例按照黄金储备、国际收支和国民收入等决定。
- 该基金使用世界货币Unita,Unita可以按照固定比例兑换黄金。
- 各个成员国的货币按照固定比例兑换Unita。未经基金会成员国投票,货币不得贬值。
- 取消外汇管制、双边结算等贸易保护措施。
顺着历史的脉络来看,两个计划有很大的共同点。都针对20、30年代发生的外汇战争、投机资本流动、大萧条等种种问题提出了类似的解决方案,都希望通过相对固定的汇率、用多边结算取代双边结算来保证国际贸易公平。最终以怀特计划胜出,以怀特计划为蓝本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正式确立。这两个计划的角逐绝不仅仅是两个经济学家的争论,更多的是两个超级大国在金融领域的博弈。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布雷顿森林会议于1944年7月1日至22日召开。尽管有44个国家参与其中,但事实上只有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主导着整场会议。又由于美国压倒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残垣断壁的伦敦还等着美国的救援,参与的成员国基本上都同意美国的计划。其主要的内容有几点:
- 成立世界银行,其使命是对欧洲重建进行短期贷款,帮助欧洲国家应付未来的财政问题,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
-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成员国提供中长期信贷帮助其进行经济复苏,规划外汇的平稳。
-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
-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国挂钩。
必须注意的是,这一条与近代的英国金本位制非常类似,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别。英国的金本位制有百分百的保证金,英镑的发行必须与黄金完全成正比。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只是美联储保证35美元可以兑换1盎司的黄金,而美元发行多一点、少一点是完全不受控制的。当后来各个国家都意识到美元超发、手上的美元兑黄金实质上贬值时,争相将手中的美元储备兑换成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就瓦解了。
特里芬难题
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矛盾,这个矛盾是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
- 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得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世界各国进行国际贸易都必须用美元结算,因此美联储必须发行更多的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出,这会导致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和美元贬值。
-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以及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因此美元币值必须保持稳定,因此美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至少必须收支平衡。
特里芬准确地预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将会瓦解。文献[1]提到了美元危机最早在1959年爆发,人们开始怀疑美元兑黄金的价值,伦敦黄金市场的金价曾经一度飙升至40美元/1盎司,各国中央银行陆续用美元兑换黄金。为了平抑金价,1961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一起出资建立了黄金总库。
1965年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军事支出大幅上升,经常收支也就大幅下降,直到1968年出现第二次美元危机,黄金总库已经维持不下而崩溃,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手上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美国与黄金总库成员国协商确定,不再按照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黄金的市场价格可以自由浮动。这个时候黄金实行双价制。直白地来说就是,美国人也不装了,明着告诉大家我的美元就是超发了,就是在割大家的韭菜。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此举在金融史上被认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我在油管找到了当年尼克松在电视上宣告此事的讲稿:
In the past seven years there’s been an average of on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crisis every year. Now who gains from these crises, not the working man, not the investors, not the real producers of wealth. The gainers are the international money speculators because they thrive on crises they help to create them. In recent weeks the speculators have been waging an all-out war on the American dollar. The strength of a nation’s currency is based on the strength of that nation’s economy and the American economy is by far the strongest in the world. Accordingly, I have directed the Secretary of Treasury to take the action necessary to defend the dollar against the sepculators. I have directed secretary Conelly to suspend temporarily the convertibility of the dollar in the gold or other reserve assets except in amounts and conditions determined to be in the interest of monetary stability and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US.
在过去七年中,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国际货币危机。 现在,从这些危机中获益的不是工人,不是投资者,也不是真正的财富生产者。 赢家是国际货币投机者,因为他们在帮助制造危机的危机中茁壮成长。 最近几周,投机者一直在对美元发动全面战争。 一国货币的强弱取决于该国经济的强弱,而美国经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劲的经济体。 因此,我已指示财政部长采取必要的行动来保护美元免受抛售者的侵害。 我已指示科内利国务卿暂时暂停美元在黄金或其他储备资产中的兑换,除非在确定符合货币稳定利益和美国最佳利益的数额和条件下。
政治家宣告美元和黄金脱钩,居然也要把锅甩给投机者,这简直是吃人不吐骨头啊hhhh。
1971年12月,IMF组织十国集团签署《史密森协议》,宣告黄金官家从35美元/盎司升至38美元/盎司。英国于1972年弃守英镑维持固定定平价的义务,使得由史密森协议发生动摇,这个时候连38美元都维持不住了。
下图绿色线是近100年的1盎司黄金价格:
参考文献
[1]李向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与美元霸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0):14-19+4.
[2]布雷顿森林体系 - 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