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一开始先探讨了为政的领导、制度和人才等,但这一切说来说去都一定要落到实处才行。学习管理的目的是把管理给做好。所以这里的几章就在说要落到实处。
13.5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办不好。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应对各种礼节和外交事物。诗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呢?”
【解读】
这里就点出了问题,学习经典后却不能够处理好政务,学习就没什么用处。所以要学以致用,结合实际。
13.6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从政者如果品行端正,即便他不特别下令办的事情,也能办成。如果他品行不端正,就算他三令五申,也不会有人听从。”
【解读】
落到实处,不仅仅是做好管理和外交,更重要的一定是要个人做好自己。自己贯彻落实了,也就自然能够做好管理了。
13.7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
孔子说:“鲁国、卫国的政治局势,就象兄弟一样相似。”
【解读】
这里的例子应该就是说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很融洽,像兄弟一样。
13.8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屋。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居家度日。刚开始有一点财产时,他说:‘算合适的了。’稍为宽裕一点时,他说:‘算完善的了。’当富足时,他说:‘算是很完美的了。’”
【解读】
这就是一个落到实处的例子,自身的财产在不断的增加。如果不去落实财富一定不会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