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酷啡生活
端午节假期已过,今天也是早上5:30自然醒爬起来了。
端午节三天假期,别人在朋友圈晒晒晒的时候,我去参加了3天的封闭式培训-生涯咨询实战班培训。
经历了早上8:30到晚上21:30的高强度练习,以及咨询实战后的复盘搞得我睡不着觉,这三天经历了太多太多。
同时,也有了很多收获,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解决了自己的困惑,也更加释然地做了下一步计划。实战演练期间,大家都会抛出自己真实的困惑,通过与3位咨询师的实战演练之后,我终于找出了我问题的症结,了解到我自己的困惑到底是来自哪里了。
1.三天时间,我做了什么?
除了学习到了专业知识以外,三天时间做的最多的是实战,互相成为咨询者和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自己积累了更多经验,也体会到了不带评判地观察和倾听是一件多么难、多么重要的事情。
当自己成为来访者以后才发现,咨询师的每一个微笑、全神贯注的倾听、不带评判的听你倾诉,这些是多么重要。当咨询师带自我评判看我,其实来访者很快就会察觉,不由自主地往后缩、不会敞开心扉。但当咨询师不带评判的听我倾诉,感觉自己越来越敞开心扉,在咨询师的提问下,我开始思考、回顾自己,思考那些平时不曾想过的角度和问题,思考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开始真正往内看自己。
曾经特别喜欢“做自己”这句话,但好像很少有机会真正了解自己。我一直以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其实我不知道。在咨询师的一步一步追问下终于有机会一点一点脱下自己穿着的无数个盔甲,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2.我收获了什么?
第一个收获是,解决了自己的困惑,这个也是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
从去年11月份接触生涯规划开始,现在快到半年时间了。这一期间,学习理论知识、做公益咨询、做收费咨询,但近两个月觉得自己卡在哪里了,找不到当初的那个动力。自己也反思过到底卡在哪里了,但没有找到症结,一直觉得是平衡出了问题,4岁孩子、家人、本职工作、生涯咨询,角色冲突了。
曾经一段时间很焦虑,期待中的自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但现实中的自己却被甩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半年过去了感觉自己的咨询技巧、咨询能力一点长进都没有。我一直以为因为孩子、家庭、本职工作我无法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生涯咨询,时间上的投入少直接导致了我的咨询能力没能按预期提升。
利用本次咨询里学到的信息收集地图进行分析,发现其实时间不是问题,因为就时间这个问题我已经做出了回应。作为职场妈妈,白天上班下班还得带孩子,从年初开始我已经开启了早起模式,每天五点半起床,基本每天给自己确保了1.5~2个小时的时间,这个时间我会写文章、学习、读书、写咨询报告。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一起梳理了提升咨询能力的方法,如每一次咨询以后必须复盘,找督导等。
看似问题解决了,但老觉得还是有一根刺在心里面,觉得很不爽。
突破来自第二天成就事件的练习。我的成就事件写了去年6月利用3天时间完成济州岛240公里环岛骑行、8月利用4天时间完成青海湖360公里环湖骑行事件,还有2011年的时候裸辞去云南、西藏、菲律宾过了2个月的Gap month。当跟咨询师分享挑战、独立、自由等价值观时,突然有一个单词出现在脑海:“可控的挑战”
在别人眼里我是具有挑战性的、勇敢的,因为敢想敢做,裸辞创业过,裸辞出去旅行过,裸辞做过全职妈妈,每一次选择都是出自自己的内心。
所以我也认为我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我从没有想过,过去的我都是选择了“自己可控的挑战”。
骑行,我的梦想是青海湖环湖骑行,但因为对于从没有长途骑行经验的小白来说,这个难度太大,所以我选择了先去挑战难度小的济州岛骑行,有了这个小小的成功经验,我才鼓起勇气去了青海湖;
Gap year一直是我的梦想,但对于出去旅行1年,自己能不能坚持能不能享受,而且Gap year回来还能不能找到工作,我没有自信,所以选择了折中的方案,给自己放了2个月的Gap month。
我喜欢挑战,但挑战面前必须得有一个修饰词,“这个风险是可控的”。
去年11月份进入生涯咨询领域之后,作为咨询师的我时常会考虑“我要不要辞职做专职咨询师”,但从没有想过这个对于来访者的我来说是一件“挑战太高”的事情,不在我“可控的挑战”范围之内,所以作为来访者的我会迷茫、焦虑,但作为咨询师的我没有感觉到这个情绪。
就是“可控的挑战”这句话把我从焦虑中解救,我知道心里的那颗刺儿已经被拔出来了。
第二个收获是,知道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而且任何能力才干都可以迁移的。解决方案的建构要进行结构化,一听“结构化”这个单词,我瞬间觉得好兴奋,因为对于长期做战略企划工作的我来说,结构化是必备技能,麦肯锡的解决问题七步法里面问题的结构化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我长期给下属进行培训以及要求自己的一个点,从没有想过本职工作当中的专业能力也能迁移到生涯咨询上。所以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只要你认真提高自己的能力、用心过每一天,总有一天这些能力会帮你打开新的一扇门。
第三个收获就是遇到了这么志同道合的多小伙伴们。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年纪,但是我们又那么的相似和互补。最后的天使之路,或许想告诉我们在这条路上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或许在某一段我们会看不清方向甚至摔倒,但我们不是孤单的,有很多小伙伴在身边陪着我们一起走,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互相打气,当我们高兴的时候一起分享喜悦。
3.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下一步,通过不断做案例、刻意练习提高自己的基本功,熟练应用各项工具
实践-复盘-觉察-再实践......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17年年底之前做20个咨询案例,而且每一个案例都要至少复盘两次,写逐字稿、觉察日记。
古典老师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提过当生涯咨询师的心路历程,“训练营里高强度的极限挑战,写案例被读到说得一无是处,最后还需要通过PK才能开始授课。即使这样也远未结束,咨询后的反复揣摩依然会伴随你好几年,当知道这条道路充满这么多不确定的时候,你还觉得有趣吗?”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觉得当认清生涯咨询的拧巴和绕绕绕之后,依然热爱它、依然想走在这条路上,这可能也是一种英雄主义吧。
愿我们在这条路上温柔而坚定地走下去。
2017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