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口碑不错的电影,但都没能给我多少情绪上的波动。唯独《杰出公民》让我看完之后些许有些唏嘘,可能是我近期能推荐的,也就只有这部了。
凭借这部电影,男主角奥斯卡·马丁内兹获得了2016年最佳男主角。而他早前主演的《荒蛮故事》同样是一部特别棒的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杰出公民》何以出色?我看完整部电影,会觉得它不像是一部创造出来的故事,而是带有深刻的讽刺意味的现实写照。
电影讲述了意味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丹尼尔·曼托瓦尼,他年少远离家乡流离到欧洲,40年的写作生涯让他功成名就。被世人和家乡的人熟知的他,再次回到故乡,名叫萨拉斯的小镇的一周里,由开始的备受崇敬,到最后被大部分人唾弃的故事。
当然故事并不是这位作家回到家乡多么嚣张跋扈而被轻侮和唾骂,而是这个小镇里的一些人的势利、嫉妒、嫉恨的丑陋一面,在这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文豪到来时表现的一览无遗,也让丹尼尔·曼托瓦尼自己也不断怀疑自己的价值观。
电影的开始是丹尼尔·曼托瓦尼获得诺贝尔奖后,在颁奖当日演讲的镜头。但他并没有因为获得这个奖而有任何的喜悦,在这次颁奖台上,他讽刺评委的口味和需求、讽刺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次的诺贝尔奖让他对自己和创作产生了质疑,在拒绝了任何访谈、颁奖和学术交流之后,他答应了家乡萨拉斯寄来的邀请函,授予他“杰出公民”的称号。
我想任何人都会对家乡抱有留念和幻想功成名就的他也许很想找到一个地方能够解开心里的芥蒂,所以40年后未曾回去的他,这次想回去看看。
所有讽刺的开始也就从他回家的路上开始了。
载他回家的车半路抛锚,夜里这个司机用书籍烧火取暖,用书籍当做卫生纸在丹尼尔·曼托瓦尼面前上厕所。
到了家乡,正如想象的一样,开始受到了百般的爱戴和欢迎,大家拍照、注目、拥抱,好像这里的一切都很友好。
在接下来的日子他遇到这样一些事:
有人觉得他写的书里的一个人物是他的父亲,感觉非常荣幸想请丹尼尔到家里吃饭,但他拒绝了;
有一位残疾孩子的父亲希望丹尼尔能够捐助9800美元给他孩子直播,他拒绝了;
丹尼尔担任绘画比赛的评委,却被主办方要求保留一些领导、贵族的绘画作品;
在接受电视节目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问了几个无聊的问题,更多的时间是给一个汽水打广告;
丹尼尔小时候最好的朋友一见面寒虚问暖,但其实是想告诉丹尼尔,他娶了丹尼尔少时喜欢的姑娘艾琳为妻;
一个小女生向丹尼尔投怀送抱,到最后他才知道自己睡的是小时候最喜欢的艾琳的女儿……
总之在一系列看起来非常滑稽,但却异常现实的事情不断地发生,会让人觉得荒谬而可笑,却又不得不反思电影鞭辟入里的披露,正是现在社会还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人内心的愚蒙和贪婪。
电影能够如此深刻的引起人的共鸣,更多的技巧是在电影前后的对比和反差。
丹尼尔刚到达家乡时所有人的热情和欢迎,到后来离开时小镇每个人的无视和嫉恨;
开始时和镇里的选美皇后乘坐消防车一起在路上巡回,到后来站皮卡车后斗落荒而逃;
第一次公开讲座人满为患,到后来最后一次课只剩下5个人;
第一次演讲现场掌声爆棚,到后来绘画比赛颁奖上每个人却冷漠而不再热情;
在开始一些领导还对他毕恭毕敬,到后来各种辱骂,扔鸡蛋……
电影里这一系列这一系列前后反差对比,会更加直接地让观影者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意识上的思考,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片能够如此引人入胜的可贵之处。
离不开的是故乡,回不去的也是故乡。在影片里丹尼尔带着艾琳想去小时候的湖边看看,结果那里早已干涸,想到都心酸。
在这之前,我刚看完石田良衣的《孤独小说家》,故事里的主人公耕平在妻子去世后,以写作为生,最后获得了直本文学奖。和《杰出公民》一样,因为平庸而孤独,也因为太过于出众而孤独。我在这本书和这部电影里都看到作家孤独的一面,却也看到他们有时候无能为力的一面,比如深爱的女人艾琳嫁给了别人。
获得诺贝尔奖的丹尼尔被全世界人敬仰,却在自己的家乡,失去了认可和尊严,甚至差点失去生命,这也是电影多少有些让人感慨之处。
人最邪恶的就是内心嫉妒的滋长,人最悲哀的就是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穷山恶水出刁民。
很难武断地评价这种说法,也许偏激了点,但在缺乏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穷山僻壤,有些乡民真的是容不得有人得势或者富足,甚至稍微有些和大部分人不同观念和看法的时候,更会群起而攻之。假如有损于自己的利益,那可能会是更加严重的事情。
《杰出公民》里面所揭示的一面,也许还仅仅只是凤毛麟角,但在我观看的过程中就足以打动我。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在开头和结尾的地方都出现池塘里死掉的火烈鸟。传说在楼兰古国有一种奇特的鸟,名叫火烈鸟,他们羽毛丰满后会一直往南飞,不停的飞,只为在南焰山让天火将自己的羽毛点燃,而后将火种带回楼兰古国,在天翼山化为灰烬。
也许家乡萨拉斯指的就是丹尼尔的“南焰山”,而欧洲就是他的“楼兰古国”,他带回的“火种”是什么?也许就是对世俗的看透,和对人心的理解吧。
影片最后,男主丹尼尔新书《杰出公民》发布会上,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他说:“所有的作家都很自我,自恋且爱慕虚荣”、“我们所谓的真相,只是用来左右别人的诠释而已”。
此时他,好像是经历了涅槃重生后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其实是变得虚荣而浮夸。
这次发布会上,万众瞩目的闪光灯,人头攒动的各界记者,男主丹尼尔带着轻蔑的微笑,他最终还是变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
我想这位曾经伟大的作家,可能已经不再是“带给世界多一点美好”的笔者,而是愤世嫉俗、哗众取宠的多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