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政治传统最重要的基因代码是什么?
1、天子身兼三个角色,分别是:大领导、大家长、大祭司。这就是中国政治传统最重要的基因代码。
2、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是不能拿来开玩笑的。
(我们看西方历史,大家可以随便拿国王开玩笑,发展到今天就是拿总统开玩笑,编出各种段子,但在正常的时局里,很少会有人拿这种段子去编排教皇或者其他高级神职人员。而在中国历史上,如果有人拿龌龊段子来编排皇帝,老百姓是不高兴的,哪怕这些老百姓再怎么饱受皇帝的盘剥。如果有人对你的皇帝不敬,那就等于既骂了你的父亲,又骂了你的导师,还侮辱了你的道德楷模。)
二、“真”和“美”
1、人——不真,但美
……敬姜夫人活得太做作,但正是这种做作,才使人活出了一种美感,使人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也不会穷形尽相。
2、人——真,且美
……有精神洁癖的人(屈原、林黛玉)虽然很难相处,但离得越远,就觉得他越美。
3、文——真,且美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招魂》的放纵之美。
4、文——真,也美,但需要岁月的鎏金方能变得古雅可爱
……后人为达到认知平衡,“今日良宴会”会被解释为反讽之作。“青青河畔草”被解释为怨而不怒的温柔敦厚……
5、你写文——可以很美,但不能太真
……事实上,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将“真”驯化的过程。我们心底有太多的“真”一旦暴露出来,都会为文明社会所禁止。
……哪怕有再美的文笔,读者也不会以王国维所谓的“但觉其亲切动人”与“但觉其精力弥满”为理由,由嫌恶变为喜爱。
三、心理学可解释“权色交易”中的“爱情”
1、比如,“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中,两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故事。
2、明明是权色交易,且未果后开撕,但主人公之间当初似乎是有“爱情”的,为何?
3、现代心理学有所谓“认知一致性理论”,上述例中,专家和女博士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这两人之间按照社会规范,只能有“学术友情”,“权色交易”实在令所有人都不能接受,包括当事人。
4、真实存在的权色交易,打破了专家和女博士认知结构中的平衡,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5、一般人的反应都是倾向于恢复“认知平衡”,他们做法的做法也不例外,就是选择了相信两人之间有“爱情”。
6、虽然是自欺欺人的做法,但这种选择造成的情感压力最小,符合“最小努力原则”。
四、“诗是唐朝的好,词是宋朝的好”吗?
1、萧统的《文选序》分析出文学发展“后出转精”的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2、古人能有这种认识,实在很不容易。就连萧统以后的人都很难有这种见识,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大家都夸唐诗宋词,诗是唐朝的好,词是宋朝的好。
3、其实诗词一路发展下来,清朝人写得更好,只不过精妙的程度更高,普通人接受起来更难而已。
五、为何人的自我评价过高,容易轻视别人?
1、这是我们的生存优势。自我评价过高,容易轻视别人,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理定势。
2、人如果真能很客观,那么信心和勇气肯定不足,就会很难适应种内竞争。(希望你还记得“种内竞争”这个概念。)
3、而对于我们的生存来说,尤其是对于我们祖先的生存来说,信心和勇气绝对比客观重要得多。
4、换句大白话就是,那些自我评价过低,容易仰视别人的祖先,在“种内竞争”中失败了,基因没法传下来的。
六、缘何“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1、是因为大脑总会优先选择节能模式。
2、“向声背实”,只会追着别人的名声附和,毫无判断力,很节能,这不难理解。
3、“贵远贱近”,普通人都有远香近臭的偏见,其实也很节能,大脑不会浪费能量去嫉妒古人。
4、“地域歧视”也是如此,大脑不会浪费能量去记住每一个人的特点。
七、儒家是道德派吗?
1、其实不尽然。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套道理虽然是孔子讲的,但孔子致力于“复礼”,要复兴的这个“礼”就是周公创立的典章制度,封建制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3、所以孔子讲的道德是有制度基础的。
4、但是到了秦汉以后,社会结构变了,孔子心目中的制度基础没有了,儒家这才开始脱离制度,纯谈道德,所以很容易给人迂腐的印象。
5、当你自己读儒家经典的时候,最好不要只就经典论经典,把里边那些道德格言拿来就背。
6、你要在经典之外去体会时代和制度的变迁才好。
7、刻舟求剑的故事虽然是每个人在小学低年级就学过的,但成年人犯这种错误的真的不在少数。
八、为啥一条鱼卖你3000元?
1、即便我们没学过博弈论的知识,也能从常识知道,博弈次数越多,关系就越稳定。
2、所以旅游景区的饭馆总是想方设法去坑人,居民小区的饭馆就会诚信经营、童叟无欺。
3、延伸到政治制度上,封建领主和辖区里的老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从大概率上看,彼此的关系和信任度一定比郡县制下的情况好得多。
九、为啥你妈总要控制你的一切?
1、这是人性使然,生活的可控性越强,人的满意度就越高。
2、上升到皇帝,郡县制最有吸引力。与封建制相比,郡县制绝对是控制力最强的制度。
3、换到今天的背景下,就是集权制和邦联制的优劣问题,你可以延伸想想。
十、你的神秘体验只是脑电波而已
1、养生是从庄子哲学来的,庄子讲过很多呼吸吐纳和静坐修炼的内容,有点像瑜伽和气功。
2、今天的神经科学告诉我们,人只要进入打坐入定的状态,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不管具体信仰是什么,脑电波都会形成一种特别整齐的节奏,人就会产生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神秘体验。
3、如果这个人是佛教徒,他就觉得看到了极乐世界,如果是基督徒,他就体验到所谓“神喜”,宗教解释总是随方就圆的。
十一、怎样读书?
1、《养生论》是一篇非常雄辩的文章,虽然论述了一个在今天看来很荒谬的观点,但如果我们没有现代知识,真的很难从文章本身找出破绽。
2、这样一想,今天一些很雄辩、很在理、很让我们心悦诚服的文章,将来的人同样会觉得荒谬吧?
3、这会给我们一个警示:读书必须细心检验每一步推理。我们虽然摆脱不了自己的时代局限性,但凭着细心和逻辑,一样可以养成高明的鉴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