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最近任务越来越多,时间不够用,特别是几件事同时找到我的时候就会感觉很慌,做一件时候的时候又会同时想着另一件事,工作效率感觉很低。事情的轻重缓急倒是懂,能分清什么事该先做什么事该拖着,虽然表面上很淡定,但是心里急,有多件不同的事压在那的时候就越容易急、焦虑……可能还是心里素质还不够好吧,时间的分配以及管理上也不够科学,周末看了些时间管理的知识:
有关时间管理的研究已有相当历史。犹如人类社会从农业革命演进到工业革命,再到资讯革命,时间管理理论也可分为四代。
时间管理
(1)第一代的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2)第二代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3)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这种做法有它可取的地方。但也有人发现,过分强调效率,把时间崩得死死的,反而会产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进感情、满足个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机会。于是许多人放弃这种过于死板拘束的时间管理法,回复到前两代的做法,以维护生活的品质。
(4)又有第四代的理论出现。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我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好了,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按照工单里的事情稍微排一下序,然后按照这个顺序一个个的去做,当处理这些工单的时候有其他事情找上我的时候就会分情况去处理:
情况一,产品或者同事询问一些规则上的事或者问哪一块数据为什么不对
我会首先看看具体数据结合我所知道的业务逻辑以及规则去判断数据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如果有问题我会去看看代码,如果发现代码那块是比较复杂的逻辑,那么我会跟提问题的人沟通告知问题的复杂度,并且让他自己再确认一下问题并且提交工单,后面再根据工单问题的优先程度去排序解决。(这种情况感觉容易耽误手头上正在做的大功能,问题种类多,频率最多的一种情况)
情况二,导数据
一般都是插队排在最前面的,立即写sql,除非是不急的大型的数据导出,会稍微拖一拖
情况三,其他部门总监或者产品安排的任务
这个通常也是紧急度比较高的…而且也推不掉,不好拖延,麻烦……
再看看文档
说明
1、详细周到地考虑工作计划----确定实现工作目标的具体手段和方法,预定出目标的进程及步骤。
2、善于将一些工作分派和授权给他人来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3、制订工作计划,将事务整理归类,并根据轻重缓急来进行安排和处理。
4、为计划提供预留时间,掌握一定的应付意外事件或干扰的方法和技巧;准备应变计划。
范例
1、每天安排出时间计划日程和优先事项 。
2、能利用经手的文件进行工作。
3、确保工作速度能与目标或最后期限步调一致。
4、保持良好情绪,即使面对意料之外的需求时也能如此。
5、如果不是接待未预约谈话者的适宜时间,能迅速而坚定地要求非正式拜访者以后再来。
6、每天留出一定时间给“顺便拜访”的人。
优秀者的表现
他们能够安排他们自己和其他人迅速适应工作量上的任何重大变革,并重新确定工作的优先次序。他们可能把个人的安排看做他们时间管理工具包中的首要工具。他们较容易觉察对于考虑正在进行的工作量的波动以及变革最后期限的需要,并且可能重新组织工作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不足者的表现
他们很少或不花时间在系统地组织他们的工作任务,倾向于处理邻近的但是缺乏规划和远见的任务。他们通常会着亲自着手接踵而来的工作或者看起来是最紧急的工作,而不善于组织其他人去完成。
提高的方法
不足者需要认识到:为了达到适当的结果,人员、资源、目标、最后期限、可利用的时间应该被组合起来。不足者需要利用他们个人的优先权并且认识到在处理一系列未来的任务时总会有最佳次序。
1、迫使你自己至少每天花几分钟用钢笔和纸写出一天或一星期中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2、确信你每天或每星期计划内和计划外的活动总是被列入时间日程,并且有必要的话,重新进行时间安排。
3、建立一个体系确保你能够容易地找出你需要做的事情。仔细考虑计划的目标和最后期限。
4、在你已经看过总工作量并且计算出有必要在多大程度上重新组织之前,不要做出承诺。
5、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你可能需要借助其他人来达到目标或完成任务。
莫法特休息法
《圣经新约》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的书房里有3张桌:第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第二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第三张摆的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
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搬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
“间作套种”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科学种田的方法。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连续几季都种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会下降很多,因为同一种作物吸收的是同一类养分,长此以往,地力就会枯竭。人的脑力和体力也是这样,如果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不同的工作内容,就会产生新的优势兴奋灶,而原来的兴奋灶则得到抑制,这样人的脑力和体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剂和放松。
具体方法
1、有计划地使用时间。不会计划时间的人,等于计划失败。
2、目标明确。目标要具体、具有可实现性。
3、将要做的事情根据优先程度分先后顺序。80%的事情只需要20%的努力。而20%的事情是值得做的,应当享有优先权。因此要善于区分这20%的有价值的事情,然后根据价值大小,分配时间。
4、将一天从早到晚要做的事情进行罗列。
5、要具有灵活性。一般来说,只将时间的50%计划好,其余的50%应当属于灵活时间,用来应对各种打扰和无法预期的事情。
6、遵循你的生物钟。你办事效率最佳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将优先办的事情放在最佳时间里。
7、做好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做好的事情,是有效果;把事情做好仅仅是有效率。首先考虑效果,然后才考虑效率。
8、区分紧急事务与重要事务。紧急事往往是短期性的,重要事往往是长期性的。给所有罗列出来的事情定一个完成期限。
9、对所有没有意义的事情采用有意忽略的技巧。将罗列的事情中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删除掉。
10、不要想成为完美主义者。不要追求完美,而要追求办事效果。
11、 巧妙地拖延。如果一件事情,你不想做,可以将这件事情细分为很小的部分,只做其中一个小的部分就可以了,或者对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最多花费15分钟时间去做。
12、学会说"不"。一旦确定了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对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应当说"不"。
13、奖赏自己。即使一个小小的成功,也应该庆祝一下。可以事先给自己许下一个奖赏诺言,事情成功之后一定要履行诺言。
看着好像挺有用的,不过还需要实际工作中能够想起来并且付诸行动啊,就像设计模式一样,看上去像比较空洞的东西,但是实际应用中却经常需要贯彻到,一步步来吧,管理好时间就是管理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