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本是一个和家人团聚、沟通感情不错的节日,反而是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让我多了一些感想。
故事一
年前禁不住同学的再三邀请,去参加一个同学会。其实我是不喜欢这种聚会的,一方面自己不善社交,另一方面是觉得实在无趣,还不如在家看书。最后实在执拗不过同学,说是常年在外,回来了大家一起联系联系同学感情,觉得有些道理,于是去参加了。家里有见面上烟的风俗,走之前专门也 买了一包玉溪带上,以防尴尬。到场之后,刚入座,我就发现不妙,发现其他人的面前放得都是软中华,可我带的是玉溪,这让我顿时有些不敢拿出自己的烟来了。说实话按照我们的家乡的消费水平,中华是达不到的,莫非是最近家里经济突然腾飞,大家都有钱了?这让我很是困惑。
之后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烟是一个身份的象征,或者说经济实力的掩盖,即便达不到这个消费层次,也不愿在同学面前被人看得低人一等,以为自己混的太差,反而是烟帮你掩盖了这些。之后的结果你可想而知,酒足饭饱之后,这一年大家再无交集。
这个社交聚会对我来说是失败的,因为无论是联系感情还是沟通聊天,都与我想法相去甚远,我无法看到一点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事情发生。
还记得在大学初期我看过一本叫做《厚黑学》的书,对中国的人情社会讲解很是练达。书中关于关系学这一点,讲一定要多去加入一些权势圈子,因为他们有更高的见解和资源,让你遇到贵人的几率更大,上升的更快。由于当时涉世未深,对这点很是欣赏,原来我这么屌丝是因为自己不会打通关系啊。可是后来进入社会,才发现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观点,如果你自己都无法产出价值,还想从别人那里获取,这那里是厚黑学,明明就是耍流氓。如若是你,你愿意把自己的资源赠送给一个毫不相识而且只知索取的人么。不会,而且你会很反感和对方交往。所以你即便加入了以为很牛逼的圈子,也无法让你更牛,还会浪费了你不少的精力和时间来投资自己。
故事二
邻居张是一个百事通,镇上大小事人们都乐于去找他帮忙。年关将至,由于我们是邻居,就请到家里一起吃个饭。酒过三巡,张有些微醺,开始唠起了自己的过往。张是当兵出身,本想是通过当兵可以专业到地方任职吃一碗公家饭,结果到他转业那年政策有变,不再安排转业工作。之后由于脑子灵活,又能吃苦,日子也过的相当不错,在小汽车还是奢侈品的时候,他就拥有了一辆自己的汽车了。
买车之后,他会让镇政府使用自己的车,他给镇政府用车不像其他车主一样收费而是免费,另外还免费帮忙跑车当司机,这样一来二去,就成为了镇长的专职司机。平时除了帮忙镇长开车,还会帮镇长挡酒。凭着这两点,镇长虽是调离了几任,但他却一直没有被人顶替,而且每个镇长都对他评价颇高。要知道当时能够和镇长维护好关系是其他人梦寐以求的,而他轻而易举的就能做到,所以也因为这层关系,他家生意也还是不错的。最后我讨教他是如何做到的(有木有像大师问答的既视感),他说他想办一些事,从来都不会去先开口要,而是先去为别人办事,让别人认可自己,之后再来办自己的事情,这时候自己的事办的也很顺利。
回报后置
看到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我听完之后的第一想到就是回报后置,在心理学上也叫延迟满足感。张之所以能够维系不错的人际关系,和他懂得回报后置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维系的逻辑是,我能为他人提供什么价值,而后别人才愿意回馈我们。而且有时候这种回馈是令你难以想象的。
对于回报前置者来说,是一种只要...才的关系,只有我得到预期的回报之后,我才会给你提供我应该给的价值或者说没有,这种单向的索取关系是一种强关系,很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让人心生反感。比如你新加入一个群,上来就抛出问题,这个群里的人有人愿意理你么,并不会。反而是那些对这个社群有贡献的人,在抛出问题以及推广自己的观点时候,别人愿意接受并回馈。
价值共鸣
有时候想要维护好社交关系的稳定,我觉得在这个社交圈内,还需要有一定的价值共鸣。就比如说我持续的产生一定价值来给大家分享,那么大家也会有对我输出的价值有感触,并产生回应。
这个时候,大家是这个价值信息的维护者,进而也会发展出是共同的产出者,让大家一起收益。这种正向的产出和反馈,会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稳定也更持久。
新的社交关系产生需要先加入圈子,同时也需要你能够为这个圈子做出贡献,产出价值,即所谓的现给予后获取,回报后置。有时候单单这一个回报后置就能对你的社交关系产生显著的改善,这也是我坚信的一个理念,虽然会遇到一些一味索取不贡献的参与者,但并不会影响我的长期收益,整体上是益大于弊的。当然,如若你想让自己的圈子产生一些正向的反馈,通过价值共鸣加以引导,你会收获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