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子好还是生女儿好?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很多家庭心心念念想要生儿子,生了儿子欢天喜地,生了女儿唉声叹气,在偏远的农村这种情况尤其普遍。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生儿子的苦楚,也看到了生女儿的好处,人们看待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理性。
有一个农村老汉,当年他接连生了8个女儿,结果被全村人嘲笑,20年后他却成了全村人羡慕的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李大叔和张阿姨60多岁,他们生活在苏北农村,以前当地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家家户户不生儿子不罢休,家里有五六个孩子,甚至七八孩子都很正常。
李大叔比较特殊,他因为生孩子的事情被全村人嘲笑。
他头胎生了一个女儿,二胎还是女儿,他生了4个孩子全都是女儿,李大叔有些蔫了,村民们对他冷嘲热讽,他不甘心,他打定主意继续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可是造化弄人,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生了4个孩子,无一例外的全是女儿,这时李大叔彻底懵了,他欲哭无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段时间他苦闷得不得了。
因为超生他被罚的几乎倾家荡产,维持基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即使他想再生也没有条件了,他索性断了生儿子的念头。
李大叔生了8个女儿的事情很快传开了,李大叔不仅被全村人嘲笑,而且成了十里八乡老百姓的笑柄,当地人编了顺口溜调侃他,说他命里没儿子,是“绝后”的命。
那些年李大叔在村民们面前直不起腰,他很少往人堆里钻,生怕别人揭他的短。他和张阿姨拼命干活,省吃俭用,一门心思把8个女儿拉扯大。
这些孩子都很懂事,她们很小的时候就帮家里干活,老大16岁时进城打工,其他几个女儿成年后先后参加工作,这样一来李大叔身上的负担慢慢减轻了。
有3个女儿学习成绩不错,李大叔知道读书有用,他尽全力供她们读大学,大学毕业后她们都在城里上班,生活过得很不错。
后来李大叔的女儿们都结婚了,老大嫁给本村一个农民,其他孩子或是嫁到邻村,或是在镇上和城里生活。
这时村民们又来嘲笑李大叔,说他生了那么多女儿一点用都没有,以后连给他养老的人都没有。
20年很快过去了,李大叔过得怎么样呢?
李大叔和张阿姨现在都是60多岁的老人了,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他的孩子们轮番来看望他们,每次来总是大包小包提着很多东西,正因为如此李大叔家的日子过得比其他村民都要好。
这还不算,逢年过节时女儿女婿们都会来李大叔家,一大家子人凑到一起,家里既热闹又喜庆。
饭桌上孩子们轮番向李大叔敬酒,说各种吉利话,每当此时李大叔老两口都会乐得合不拢嘴。
李大叔没有儿子,但是他的女儿和女婿们都很孝顺,他们把老两口照顾得很好,李大叔和张阿姨觉得非常幸福。
前两年8个女儿凑了30万在镇上给李大叔买了一套楼房,老两口搬到镇上住,他们用上了自来水,跳起了广场舞,出门就有超市,出行乘坐公交,再也不必在农村吃苦受累了。
看到这种情况村民们全都傻眼了,他们没有想到李大叔没有儿子,居然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有些村民家里有儿子,生活却过得鸡飞狗跳。儿子要么不孝,要么不给他们养老,有些家庭婆媳关系闹得很僵,即使儿子有心给父母养老他也不敢这样做啊!
相比之下李大叔生了8个女儿实在太赚了,村民们全都羡慕起李大叔来,说他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当年李大叔因为生了8个女儿被全村人嘲笑,现如今他却成了全村人羡慕的对象,这种变化太有戏剧性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人们对生男生女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
很多老人认为只有儿子才能“延续香火”,女儿迟早要嫁人,生女儿是“赔钱货”,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网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生儿子容易,养儿子花销巨大,相比之下养女儿不仅省钱,还能赚钱。
并且有些老人养儿子的目的是“养老”,儿子能不能给父母养老,一方面取决于儿子的本性,更重要的是儿媳是否足够孝顺,靠儿子养老有时真的不靠谱。
养女儿就不同了,女儿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女儿很会照顾人、体贴人,即使女儿结婚了她也会经常回来看望父母,女儿比儿子的孝顺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生儿子好还是生女儿好?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不过李大叔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启示,那就是生女儿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固执地认为生儿子一定比生女儿好,这种想法真的很可笑。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