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讲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奥音乐。今日讲述法国时期的音乐,先来讲述这一时期的歌剧发展。
(一)拯救歌剧
拯救歌剧,又称“恐怖歌剧”,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时代特征。内容上歌颂反抗封建暴政,争取解放等,使歌剧体裁向严肃性方向发展。形式上结合了装饰性的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和紧张的歌剧情节。
格雷特里《狮心王理查》被认为是第一部拯救歌剧。
(二)大歌剧
大歌剧,又称严肃歌剧,相对于喜歌剧。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是一种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剧情取材于历史或史诗,不使用说白,追求起伏的戏剧情节,常插入芭蕾舞场面,作用大合唱和大交响乐队,舞台美术讲究富丽堂皇的装饰。
梅耶贝尔的《恶魔罗勃》,标志着法国大歌剧的顶峰。确立了法国历史大歌剧的典范。
(三)趣歌剧
又称“轻歌剧”,产生于19世纪中期,用说白代替宣叙调,常带有讽刺性,取材于日常生活,旋律多取自于流行歌,节奏清晰,结构短小,旋律纯朴。
代表人物及作品:奥芬巴赫《地狱里的奥菲欧》、《蓝胡子》等。
(四)抒情歌剧
又称“半性格歌剧”,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介于大歌剧于趣歌剧之间的歌剧形式,以情感抒发为主,规模比大歌剧短,但比趣歌剧长。加入了许多轻松、愉悦的风格,用说白代替宣叙调,多采用浪漫主义文学中爱情的题材。
代表人物
古诺《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生与死》等。
圣桑《参孙与达里拉》
托马斯《迷娘》等。
(五)比才与《卡门》
比才,法国作曲家,1875年创作卡门,成为法国及世界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也是至今上演最多、流行最广的歌剧作品。
《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小说《嘉尔曼》,体现了现实主义倾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构为传统的分曲形式,借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的手法,用西班牙音调刻画人物形象。如《斗牛士之歌》等,具有独特的戏剧魅力,是西方音乐中最突出的几部歌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