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美好,都是倾力而为的结果。
以前觉得,“美好”是个挺让人焦虑的东西。悲观的性子,总想着好东西都是留不住的,怕白晃晃的雪人脏了、化了,怕热腾腾的包子凉了、烂了,怕父母老了,怕朋友散了。经历了一些事,失去了一些人,倒也不再那么怕了,你来我往的,心里慢慢就静了。
过日子,不闹腾,也就温水煮青蛙一般,慢慢就过下去了,边边角角的磕碰在所难免,可至少没那么多波澜。可人啊,不是那木石顽物,总要有点奔头才算安定,所以大大小小的波澜该是有的。过日子不比拳手角力单走钢丝容易,要很努力,才能走的稳当一点,安心一点,遇到事了,才能有些力量保护你珍惜的人。面对困境,怕了,退了,再起来,挺难的,总不是每个人都是王者归来的主角的嘛,可不管什么人,往前走了,总该能有些好点的事,毕竟,风雨变大了,我们不也在慢慢长大嘛,多有意思。
以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总觉得父母不会老,自己能永远年轻,唯一怕的,就是别人不认同,那会儿挺自卑的。即使现在经历了蛮多事,坚定了很多,但还是不够好,还是继续加油,对于那些有粗有细,还能有泼妇骂街架势的人,一直都是极佩服的。
以前工作中,访谈过的一家人,全员都是义工。妈妈接触义工后一发不可收,投身公益,也迅速影响到家人,爸爸、爷爷、奶奶也都注册了志愿者,服务时数着实给面子。采访的小主人公和姐姐也是跟着爸爸妈妈参加志愿活动,也是响当当的志愿一哥呢。采访中聊到挺多,在孩子教育上,爸爸妈妈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重在培养和鼓励,简单来说,喜欢就去,爸妈陪着你呢。所以孩子很有主见,当班委、当主持人都是在自己喜欢的基础上,评估自己、锻炼自己,认真做事,然后赢得赞赏,也不知是多少孩子的榜样,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姐姐读高中,也是小义工,跟爸妈做志愿者,对自己的高中生活、未来发展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听起来,蛮不错。
访谈最后,问了孩子一个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或者最喜欢的经历是什么,孩子低头想了半天不说话,妈妈提醒说,做主持人、做义工的经历、获奖证书很多都算啊,孩子抬头,没有啊,现在,就是最好的啊。以后,一家人会一起做义工,会一起旅行,会一起走过未来很远的日子,真好。
所谓美好,应该是心里觉得温暖的时候吧。远行千里的家人,回家时的喜悦;分隔两地的恋人,相拥时的温暖;迷茫无助的旅人,起身时的坚定,都该是美好的吧。我们所有的努力,不过是让自己,让珍惜的人,感受到哪怕一点点不同于以往的美好,不再害怕,充满期待,未来可期,时光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