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句话特别直接且扎心,就是,人丑就该多看书,表达的意思是羡慕别人不如自己多读点书来改变命运。虽然很残忍,但事实的确是这样,毋庸置疑。有关于这个,好像还有过一个顺口溜。
体肥还须少吃饭,人丑就该多读书。
脑残还是少动口,人丑就该多读书。
嘴拙最好少发言,人丑就该多读书。
体胖还需勤跑步,人丑就该多读书。
说得很有道理,我也懂这样的道理,但我就是不想和你讲道理。毕竟我已经照了很久的镜子,我发现,我根本不用看书。另外,我也发现很多人的想法和我一样,我想但是我不用看书,情投意合,步调一致,真的是太巧了。
可是,你再仔细想想,你真的可以不用看书了吗?
因为在学校里上班,平时打交道最多且勉强能成作为书籍的书只有教材和参考书,即便是就两本书都还远远没有吃透。一般情况下不会去翻,只有要备课的时候才会想起他们,一个学期下来,书还是崭新的。班里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我经常调侃他们,你们的书这么新,是准备明年留级用还是留给自己的弟弟妹妹用呢?我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的书是准备用作何用?是为了告诉自己学生们我很爱干净书没弄脏,还是……
当然了,其他的书我也看。有一段时间因为看读书类节目受到刺激,发人深省,加之平时总是爱胡思乱想于是网购了很多本心理学书籍,比如《自卑与超越》《梦的解析》《乌合之众》《少有人走的路》,到货的时候有过一阵新鲜感,没看几页,就被打入冷宫,丢在一旁上灰。因为我对知识过敏,一看书就头晕想睡觉,就像有的学生玩起来活蹦乱跳,一写作业就抓耳挠腮是一样的。
对书过敏的情况不单单发生在看专业书籍上,备考的书也同样适用。因为资格证不匹配,就报名参加了资格证考试,而且是好几次,刚开始都会看看书做做题,没几天就放弃了,其实就等同于裸考,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不过。毕竟只有退潮了,你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除开看书,我也有过其他的尝试。
因为羡慕别人用外语谈笑风生,就很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口语,要提的话必须先提自己的词汇量。想明白了以后,马不停蹄就去淘了一本词汇书,也在心里多次告诫自己,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啃下来,也给自己立了flag,可是悲剧重演,大概背了几十个单词,书都找不到了,打卡也只有两三天,就是为了告诉自己有在背,至于背了多少,只有随缘。
如果看书的确很容易累,那我就听书吧,因此我还下载了樊登读书会,听过一段时间,后来还是同样的宿命,摆在手机桌面,从此便没有再打开过。
不看书的结果就是,上课的时候讲到某个单词或者知识点,你会不太确定甚至是怀疑自己,以前脱口而出的一个词现在有可能要回想很久才能确定。碰到学生来问其他科目的作业,简单的肯定没问题,但是稍微难一点的要很费劲才能做出来。再难也要做出来,毕竟在学生面前不能丢了老师的面子,要不然他们会怀疑,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老师是怎么考上的?
偶尔还是会有一些恐慌,毕竟一直都在原地踏步吃老本,当有一天老本吃完了,那也就是被淘汰的时候了。毕竟在温室里永远也没法成长,因为它们不知道外面的环境到底如何,可能离开了自己的那个房间,一走出去就会死的很难看吧。可也只是恐慌,毕竟说得再好,也还没开始付诸行动。
我也才终于发现自己为何总爱胡思乱想,因为知道的太少,却想的太多。
每次脑子里闪过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都会有意识地会记录下来,但是只存在于表面,没法做到深刻,也更没法引发共鸣。脑子里有太多矫情的因子在生根发芽,自己矫情一下就算了,我还偏偏爱分享,好像深怕错过每一个动人的画面,于是都会习惯性地发在动态里,不禁让人遐想,这货是不是又受伤了。每一个胡思乱想的瞬间仿佛是在告诉我,哥们别瞎想,没事的话多看看书吧。
之前追过一段时间奇葩说这个节目,虽然说是辩论,倘若没有很强的知识储备,即便是让你胡扯,你也没法说出个所以然来,你更做不到自圆其说,要让别人感同身受更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每次导师的发言总能入木三分,给人以思考,因为他们知道的多,因此说出来的话也就能够让人信服。那他们是如何知道这么多的,无疑就是看书。
既然人丑都要多看书,那不丑的人更不能落后,这样的话,才不会被那些丑的人诋毁为,除了好看,一无是处。为了让自己不那么丑,你也该行动起来了。
我也该起床去翻翻书架上的书了,不知道它们是否还认识且一直惦记着我。不管是与否,我一定会用最好的纸巾为它们沐浴更衣,毕竟它们身上曾经留下过我的足迹。虽然它们此刻上了灰,但是它们原本可以光彩夺目,它们也理应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