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罗马,波西米亚狂想曲,宠儿,一个明星的诞生。我今天要说的就是这几部电影。如果你还没有看过,有机会一定去看看。绿皮书和罗马有点类似,文艺题材,罗马更偏一些。波西米亚和一个明星的诞生,是一个类型,属于音乐类题材。宠儿属于宫斗剧题材。
这样分类也许有些肤浅,因为总体上这几部片子都属于根据真事改编的。至少是除了宠儿,其他四部电影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绿皮书虽然属于政治正确的电影,美国谁都怕种族歧视,论深刻严肃,罗马显然技高一筹。能够拿到最佳影片也没有什么争议。故事讲述一位黑人音乐节准备去美国南部巡演,因为南部种族歧视非常严重,他雇佣一位肄业在家的夜总会保安充当司机。一边是有黑人身份,但是高雅,博学,礼仪的音乐家。一边是粗鲁,低俗的白人保安。一路上冲突不断,白人保安虽然粗鲁,但是处理各种应急事情得心应手。黑人高贵,却处处被人歧视,在舞台上他受人尊敬,下了台,白人连家里的厕所都不能让他进去。黑人音乐家素来忍让,白人保安看不惯就直接干架。让我印象深刻是,黑人说的一段话,靠暴力永远赢不了,只有保持自尊,才能赢。两人相互影响,音乐节教他写信,他教他用手吃肯德基。两个人一路上都有所改变,黑人音乐节一直被嘲笑不懂黑人音乐,有着黑皮肤,却不像个人,内心的救赎是在最后餐厅里,他终于和黑人一起融入在一起,不再那么高高在上。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讲述皇后乐队的故事,讲述他们从小酒馆走向大舞台。不是纪录片却胜似纪录片,特别是歌声响起,你就真的感觉是皇后乐队在表演。这部电影里面也涉及到身份认同的问题,皇后乐队主唱是印度裔的英国人,双性恋。这部电影能获奖纯属情怀吧,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罗马,许多人都说罗马一定是可以得奖的。我认为罗马作为剧情类的电影,演员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最难得是导演对镜头把控,那种情感的流动,如溪水般,慢慢呈现在观众面前。剧本是讲述导演自己的故事,里面某个小孩就是导演。但是导演的视角没有选择自己,而是用保姆的视角来观察身边发生的故事。这里面有2条线,一条是保姆自己,意外怀孕后,男友一走了之,后来生出来是死胎。保姆还去找过男友,但是他不承认孩子是他的。他们在一次暴乱中相遇,男友拿着枪在追赶游行的学生。另外一条就是保姆所照顾的家,丈夫借口出差,不愿意回来,女主的心境从失落到走出失败婚姻。大师的作品,据说这部电影的摄像也是导演自己完成的。但是没有感到到我,唯独只有一幕,就是丈夫离开的时候,妻子紧紧的抱住丈夫那一刻。
宠儿,石头姐的表演无可挑剔,除了场面和造型让人觉得很复古之外,剧情简直就是中国的宫斗剧。女王和两个勾心斗角女人之间的故事。有时间可以看一看,道具,服装是一流了的吧。
一个明星的诞生,lady嘎嘎,高晓松说她演的太过了,应该可以演的更好。但是我不同意,我觉得这几部电影里面,还只有这部最能感动我,特别是里面两首歌,已经成了我每天必须要听的精神食粮。抛开政治正确不谈,我觉得这部电影是我心中最佳影片。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有点类似醉乡民谣的男主角,我对这类电影基本无力抵抗的。剧情就不多说了,建议大家去看看。
所有的电影都可以在:低端影视里面看到。在越来越打击盗版的年代,美剧很快就会和我们告别了,但是网络不会抛弃我们这些真正的影迷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