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读《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一文中遇到了一些困惑,感谢执教岛李老师以及马校长的解惑,让我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开篇第一句,成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小孩子懂什么?”在先生眼里是多么无知的表现,因为在这种态度下,牛顿被认为笨伯,瓦特被认为凡庸,爱迪生被认为坏蛋。若想翻转观念,就必须把自己变成个小孩子,蹲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做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王。先生鼓励我们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奇迹出现,师生立刻变成朋友,学校立刻变成乐园,和孩子一般大,一块玩,一块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却变成了真正的先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而是“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发明家,生下地一团漆黑,过不了几年,如果没有受过母亲、先生和老妈子的愚惑,便把一个世界看得水晶般的透明,他能把你问倒。”孩子永远充满疑问,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心,这就是他求知的动力。然而,被母亲、先生、老妈子的不厌其烦和打压误导,而使孩子渐渐失去了好奇心,学习的动力和创造能力也逐渐失去,非常可惜。作为老师要学会保护和鼓励孩子的“问”,并引导他们去寻找“答案”。
陶行知先生还认为“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我的一个亲身经历。我新接了一个四年级,班上一名女生学习成绩很好,就是不爱说话,遇到一点点事情就哭。我觉得本该活泼开朗的花季少女,怎么沉默寡言,矫曲淋淋?我与他从同村的老师打听,才知道他的父母离异,母亲对她不管不顾,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她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她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得不到亲情的温暖,性格变得特别郁闷,不善于与人交流,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情感变得特别脆弱,遇到一点点小事她的反应就特别大。她的这种状况让我非常的担忧。我主动联系了她爸爸,告诉孩子的情况,让家长时不时地给孩子打个电话或发信息给老师问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让孩子知道爸爸很爱她,只是生活所迫,不能陪在孩子的身边。我也经常找她聊天、谈心,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她理解父母,感受到亲人的爱,老师的关心;给她安排了班级的工作,培养她的信心;还给她安排了一名性格开朗、学习略微困难的同学做同桌,让她们互相帮助,互相进步。经过近一个学期,她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主动找我聊天,给我写信,送给我做的手工,看到她点点变化我为她感到高兴。
陶行知先生的第二遍变个小孩子,“莫学孙悟空,他在狮驼洞变过小钻风,小钻风,脸模样般般像,拖着一条尾巴两股红。”今日的教师们一定要谨记:莫要空说大道理,彻头彻尾变成小孩子,蹲下来,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们一起走在“变个小孩子”的路上,收获朵朵美丽之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