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王悟冥·【细节】在写作中的占比

在表达中

细节是指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进行细腻刻画。

而在写作中

细节是指对论点或论据的细致描述和阐述。

这些细节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数据、事实、比喻、类比等,用于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简单一点就是:有事说过程,信息有结构。

但是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是,我们的细节应该设置多少?

过多就会让读者看着累,而过少,又怕达不到表达的目的。

当你听一个观点的阐述,和你听细节,尤其是包含多个数据的细节的时候,耗费的精力是不一样的。

假设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阐述“阅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提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等。

但是,这样的描述比较抽象,读者可能难以深入理解。

如果我们添加一些细节,比如具体的阅读材料、作者的描述、个人的阅读体验等,就可以让读者更加具体地了解阅读的好处。

例如,我们可以提到自己通过阅读某本书,了解到了一个新的观点或者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这样的细节可以让读者更加有共鸣,更容易接受文章的观点。

那么,如何界定细节的设置多少呢?
例如下面三个选项

  1. 提供了具体的阅读内容、作者的描述、个人的认识和理解等细节。
  2. 仅仅讲出总结后的内容,让你意识到什么,做了什么,产生什么结果等细节。
  3. 加入不完整的信息、错误的数据、有争议的例子等细节。

以上两个细节,请问哪个细节合适呢?

答案是

细节的占比和你的表达目的相关。

如果你的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对阅读认识不足的读者能够认同你,那么 1 足够;
如果你的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读者加强其读书的行动的意义。那么 2 是类似安利的讲述细节,虽然是一方面的论据阐述,不过也很合适。
如果你的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读者读了忍不住想怼你。那么 3 的也许合适,哦,对,也可以加入相反观点的细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