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稻盛和夫先生自己写的传记《稻盛和夫自传》,被稻盛先生的强大心力、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以及敬天爱人的利他精神所折服,不断感叹怪不得他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圣”。这本自传让我们看到稻盛先生取得那些惊人成就背后的理所当然。
我们的人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我们觉得是礼物、是幸运,而有些被贴上了不幸的标签。不好的人事物也成了我们抱怨和怪罪的对象,觉得都是因为XXX,所以我才做不成、才失败、才走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但看看稻盛先生的一生,在他人生的早期,手里握的并不是一把好牌,在后来的工作、创业、经营和健康上都遇到过种种困难。
一毕业进入一家快倒闭的公司,在想要放弃的时候,因为家人的反对而不得不继续留下。没有了退路之后,稻盛先生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钻研生产上,搬到实验室住,与产品在一起,苦苦钻研,获得了第一次成功。也让稻盛先生认识到,抱怨无助于解决问题,只有在行动中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去解决问题,才能看到转机。
行动派创始人琦琦说:“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事上磨。”
《人生只有一件事》的作者,台湾《商业周刊》的创始人金惟纯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要活好的人,就是要分辨什么是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先负起责任来。”对金先生来说,担负责任,多做事,他才是真正赚到了的那个人,因为他赚到了做。
一行禅师说,要在繁重的工作中修行。
杨帆老师在此次读书导读开营和结营中都提到,修心和做事是不能分开且要努力平衡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做事中修心。
从这样的角度再来看“修行”这个词,就会体会到,在行动中修可能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无论事情大小,无论看上去是好事还是坏事,都用心做好自己该做的部分,负起自己该负的那部分责任。有不解、不满、委屈、愤怒都可以理解,但不能被这些情绪左右,而是要通过转念、调频、冥想、运动等方式,把心力和注意力转移到行动中去,走起来、做起来,带起行动的节奏,正循环的飞轮才能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