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人!下了好大的决心才买的一双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皮鞋,穿了不到一个月,鞋帮什么的都崭新如初,鞋底却磨出了一个窟窿,害得我一次雨天上班,和了一脚的黑泥。
我本想把鞋扔了,但这双鞋子穿起来委实柔软轻松,最终没有舍得,暂时把它扔在了鞋柜的角落里。
上个月,我想买双新鞋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于是决定去商场看一看,走到楼下路边,忽然看到三把巨大的连在一起的蓝色遮阳伞下,并排着三个小小的修鞋铺。
每一个鞋铺里都有一个带有四个小轮子的铁褐色修理箱,箱子的上方和左右两侧或摆或挂,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修鞋材料和钥匙模具。箱子面向街道的一侧,还贴着“公安备案 专业开锁”八个黄色大字。这是三个融配钥匙、开锁、修鞋于一体的修鞋铺。
三个修鞋的师傅,各自忙碌着,旁边有些顾客坐在小马扎上,一边与修鞋的师傅们聊着天,一边等待着。
那双鞋穿着确实合脚舒服,也许他们会有办法把鞋修好,要是那样的话,还能省下一笔生活费呢,还是节俭一些好!我想。
我在最北端的那家鞋铺旁停了下来。
一位七十岁左右戴着黑框大眼镜的黑瘦老伯正在低头忙着修鞋。
老伯,我的皮鞋的鞋底磨了个窟窿,能整吗?
老伯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透过大眼镜镜框上方的空隙扫了我一眼。
还没等老伯说话,坐在他旁边的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大娘,一边给老伯递着修理用的小部件,一边和蔼地接过了话茬,会修,拿过来吧,啥毛病都会修!
我吃了一惊!口气还真不小!
我说,好。我转身回家,把鞋拿给了他们。
老伯,你看这鞋怎么修?
老伯麻利地把鞋接了过去,迅速扫了一眼。
底子太薄了,两双鞋都要再加一层底子就妥了!就是贵了点!老伯指着地上的一块厚实坚韧、带着沟槽纹路的黑色橡胶皮果断地说。
那行吗?
保准没问题,整好后叫你挑不出一点儿毛病!你叔都干这行干一辈子了,放心吧!
老伯望着我,憨厚地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噢,那太好了,你们俩是一家的吧?家是哪里的?我寒暄道。
是啊!俺家就在这儿隔壁。大娘抬头看着西北角的一处楼房,笑容沧桑中带着灿烂!
说实话,在外这么多年,我还是头一回遇到,一家俩口人共同守护着一个修鞋铺子。
噢,那我们是邻居呀!我就住在对面的楼上。我抬手指了指。
人家一双鞋收四十块,收你三十五!今天活儿太多,你明天啥时间过来取都行!老伯诚恳地说。
我了却了一桩心病,与老伯、大娘微笑着暂时道别。
因为那两天有些忙,第二天耽误了一天。第三下午,我去取鞋,修鞋铺那边的生意依旧不错。当我走近时,发现大娘仍旧陪伴在老伯身旁,只不过老俩口却换到了中间的修鞋摊位上。
我拿到了鞋,穿在脚上试了试,还真不错,轻柔且有弹性,外人丝毫看不出修补的痕迹。
我爽快地付了钱,顺便好奇地问老伯:昨天你们在最靠北的摊位,怎么今天又挪到中间来了?
是啊,我们三个摊位,每天都要交换位置!老伯一边熟练地干着自己的活计,一边回答。
我看了看,从南往北三个摊位占地总长度不过十五米,里面靠墙;可能是为了美观,外边靠路的一侧不知是谁用高约四十公分的白蓝相间的护栏给围住。
每天交换位置?谁给你们定的规矩,城管吗?我闻所未闻,好奇地问。
那用不着,我们自己商量的!大娘微笑着说。
这么不大一点儿地方,难道就这几个摊位还有什么区别吗?生意怎么样?我紧追不舍。
那当然!我们原来不在这儿,近几年才搬过来集中到了一起,生意还不错!老伯直言不讳地说。
我点了点头,意犹未尽地站起了身。大娘见我要走,一边起身目送;一边说,以后有什么东西需要修补,尽管来啊,保准让你满意!
我连连说好。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自己是不是太低估了几个小小的修鞋铺和朴实无华的修鞋师傅们了?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他们存在即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是我一个局外人不明白局中的事情罢了!
或许,修鞋铺的生存方式体现了抱团取暖效应?或许它们的经营方式正生动演绎着商业圈中所谓的区位效应?抑或许在这些朴素的修鞋师傅们心中,深植着质量就是生命的商业理念,秉持着公平竞争的思想……?这些我都不得而知!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从这对饱经风霜、相濡以沫的老人身上,更进一步体会到了“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