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一波回忆杀:
太阳当空照,你去上学校,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哈哈,美好的童年~
这首童年的歌谣代表了你对学校的痛苦记忆,从6岁起,你就开始了漫长的上学生涯,为了考个好成绩,为了挤上那座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你每天起早贪黑,刻苦学习,头悬梁锥刺股,背书背题背公式。
然而“十年寒窗无人问”,你满心满意盼望的“一举成名天下知”却并没有如期而至。
反而是邻居那个“别人家的小孩”,每天都见他游手好闲,好像没怎么用功就轻松考上前几名。
你看着他那得意的嘴脸,不禁仰天长啸,感慨上天的不公。
苍天那,为什么你赐给他过人的天赋,却给我一个不会学习的木瓜脑袋?
但是,你真的以为你不会学习是因为你笨吗?你和高手之间的差距,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赋比你高吗?
天赋并不是学习能力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即使在国际象棋这样的脑力活动中,国际上一些排名靠前的大师,甚至在天生智力上是低于普通人的。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为什么你学的那么吃力,而高手却不费吹灰之力?
你的学习和高手的学习,究竟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要讲的《好好学习》,就是如何学习和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本书的作者成甲,被得到App评为“全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这本书是作者学习经验的总结,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讲。
一、学什么?
当我们学习的时候,我们究竟在学什么?
你可能会说,当然是知识了。
好,那什么是知识?
在这个知识经济,知识付费,知识大V横行的时代,知识似乎遍地都是。但你有没有想过,微博里的段子是不是知识?微信里的爆款文章是不是知识?得到App里的音频是不是知识?
关于这些内容算不算知识,答案可能是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应该不会错:它们都是信息。
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后点赞了事,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和对你而言就只是一个信息。只有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并且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是为人处世的方式,这个信息才成为知识。
因此,本书对知识的定义就是: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知识与知识的分量是不同的,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为。这些更为重要的知识,作者称之为“临界知识”,李笑来称之为“核心概念”,查理·芒格称之为“普世智慧”。
查理芒格说:
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这是因为没有理解学习的本质,是因为我们掉进了“低水平奋斗陷阱”,这就像“老鼠赛道”的游戏,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我们看起来一直在拼命地往前跑,可是事实上却是在原地打转。
而学习的真正目的是提升认知能力,因此要把主要精力花在思维模型上面。掌握了这些思维模型,你就能打通任督二脉,摆脱低水平奋斗陷阱。
二、怎么学?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能。因此,学习首先要摆正心态。
高效的学习必须先确立两种心态:绿灯思维+以慢为快。
1.绿灯思维
什么是绿灯思维,我先看一个例子。
有人说:
《最强大脑》节目里的那些人,人家看一遍就全记在脑子里。像我们这种人,就算看个电视剧,过几天也都忘了演的啥。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人,他们把自己的智力或技能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改变的整体。所以,决定学习效能的因素,就只能是天赋了。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红灯思维:遇到自己不认可的观点或者是自己做不到的事,首先会产生习惯性防卫心理,那就是找理由给自己开脱,如果实在找不到理由,那就只要怪老天,都怪我命不好。
与红灯思维相反的是绿灯思维,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端正学习态度的第一步就是给你的大脑装上绿灯,保持开放的胸怀,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知识。
2.以慢为快
欲速则不达,越是想要快速地提升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这其实就是二八定律,你应该把80%的时间慢慢地花在20%的重要知识上。
例如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在最重要的章节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死磕这些核心知识点,而旁边的同学只用2个小时就把整本书看完了。从表面上看,你比他慢了很多,但实际上你打通了知识阻塞,掌握了核心的知识架构,实际的收获比他大得多,你的能力提升比他要快。这就是以慢为快。
建立了正确的学习心态之后,那么具体用什么方法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呢?有三种方法:反思+以教促学+刻意练习。
1.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在反思的过程中对自己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和重构,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搭建成一个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具有自己独特属性的知识体系。
叫兽认为:
所谓“温故而知新”,这里的“故”,不仅仅是旧的知识,更是旧的自我。你不仅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更重要的是对过去的自己进行反思和矫正。
苏格拉底说过:
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没有对旧我的反思和自省,无论你学再多的知识,也只能停留在了解信息的层面,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会“故态复萌”、“依然故我”,没有丝毫的长进。
2.以教促学
我们在前几天讲阅读方法的时候,提到过一个重要的理念:“以输出倒逼输入”。阅读是一种输入,但为了保证阅读的质量,你不能只做输入,还应该想办法把你读的内容进行输出,或者讲给身边的人听,或者形成文字,而这正是我正在做的“每日共读计划”的意义。
这个理念放在学习方法领域依然适用,本来嘛,学习知识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就是阅读。两者自然会有共同的底层知识结构,这就是我们在第一部分讲的普世智慧。
美国著名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要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把所学的内容教授给别人。
现在你应该明白“读叫兽”这个名字的深意了吧^_^
3.刻意练习
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
决定学习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能力而刻意进行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地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和提高。
比如对于足球来说,一般的足球业余爱好者,只不过是踢着玩,图个乐子。由业余转入职业之后,普通的足球运动员只不过是像上班打卡一样,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而顶尖的足球运动员却能不断地发现自己能力的不足,并且不断挑战自己,刻意练习高难度的动作。
所以,真正决定学习能力的,既不是天赋,也不是你靠低水平奋斗简单堆积起来的时间,而是这种刻意练习的水平。
三、怎么用?
学知识最终是为了经世致用,往小了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行为,往大了说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
那么,怎么使用你学到的这些思维模型?
其实很简单,就是时时处处主动去思考,主动去使用。
在不同的场景下,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下,都尝试用你学到的思维模型来解释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查理芒格说:
一是要花很多时间思考。你考虑得越周全,犯错的机会就越小。二是要避免让自己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也就是说,各个击破,一次解决掉一个思维模型。
美国著名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这么做的,他要培养自己养成13个道德准则,采用了“集中精力一次实践一项,待一种习惯养成之后,再实践另一项”的方法。为了监督自己,他便每日自省,把道德要求和自己的行为做比较,持之以恒。
叫兽也在践行这种方法,例如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多次提到“二八定律”,阅读要遵循,写作也要遵循,今天讲的学习也同样遵循。
那么,今天叫兽给你布置一道作业,请你思考这个问题:
二八定律还可以用在哪些场景?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思维模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修正,也就是说,你大脑里的思维框架是一个动态的稳定结构。
例如,我在讲阅读和写作的时候,都提到过“输出倒逼输入”概念,但当我了解到“学习金字塔”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发现这其实才是更本质的原理,所以我就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做了一个替换,用“学习金字塔”取代了原来的“输出倒逼输入”,这就是不断修正思维模型的过程。
学习没有捷径,好好学习的唯一秘密,就在于刻意练习。
现在就开始练习吧!
(关注公众号:读叫兽,回复:好好学习。送你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