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朋友见面,时常扫一扫微信,联系方式就找到了。可在以前,是要名片的,随身携带名片,聚会场所就能派到用场,一度,名片是身份的象征。每次参加聚会,少不得有人送名片,虽然明知道,送过名片以后,也未必有联系。这与今天的朋友聚会互相留电话也差不多一个意思吧。
每次收到的名片,都没舍得扔掉(哪怕从此再无交集),于是就积攒了数千张名片。多年以后再看这些名片,也就有了意思。有的朋友似乎怕忘记了联络,就时常送名片,这积攒了很多张,但每一张风格都不太一样。有的名片是在不同单位工作的记录……看名片大致也能看出人生轨迹吧。
这其间的故事真是这样那样的都有,比如有的单位已然消失,但当年的名片还在,有的朋友如一代琴王王华德、诗人游复民等离开了人世,却留有名片。也是可纪念的事吧。
名片就像一个人的脸面。从不同的名片上可看出不同时代的风貌,以及单位的文化氛围,讲究一点的如王稼句、吴鸿、麦家等人名片上就一名字一电话或一邮箱,足矣。也有名片,恨不得是把自己的所有成绩都列上去,什么理事、会员,一张名片不够,还得拉叶。艺术家的名片常是作品展示,也有人在名片上谈人生说格言,但这样的人年龄偏大。
看这样的名片,犹如穿越时空,经历人生的种种阶段。罗文华、由国庆、王振良等人的名片,朴素,姓名,联系方式,单位,简简单单,一目了然。这不像一些文化人的名片,总是搞得很奇怪,让你看了记不住,以后再说起,恐怕只能说“以前我们见过”而已。
名片不管怎样,都要冠冕堂皇一些才够好,否则,就显示不出了单位(个人)的种种优势。看名片,也勾起了对种种往事的忆念。不过,现在能够收到名片的机会少了。也许,以后将这些名片整理一下,做一次小型的展览,也好玩。这当然不是有意的收藏,只是偶然的兴起罢了。
我跟朋友说起这样的想法,她说:“都没用了,不如丢掉。”也是这个道理。可转念又一想,如果从这名片里看出大千世界里的有趣现象,这也比实用或许更好玩一些吧。
201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