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中午准备去印象城新开的一家衢州餐厅吃饭,到达时已近一点,没想到门口却依旧坐满人,取了号在那排队。
我走到餐厅门口,对营业员说拿个号,她正在往门口的桌子上放零食。听见我要拿号,脸带歉意的说,不好意思,中午已经不能取号了。
我说,好吧。看来中午想吃这家也没法吃了。我肚子正饿,拿了一袋她正摆放的零食吃了起来。
人流量如此之大一是今天是中秋节,另外是这家店刚开业不久。衢州菜整体口味偏辣,价格也不算贵,尤其三头一掌特别出名,在杭州尤其鸭头鸭爪特备畅销。
最近这两年,重口味偏辣的菜馆似乎在变多,湘菜、江西菜、衢州菜馆都在变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色,整体重口味为主,且好吃不贵。对于辣的喜欢如今似乎人人都能接受,当然他们大部分应该做了一些辣度的本地化改良,避免不常吃辣的人吃不消。
当然其中有一些可能并未改良,纯粹按他们当地的辣度来。我们公司边上开了一个新的南昌菜,我和同事去吃过一次,就连油渣青菜都是辣的。我们点了几个菜,只有水蒸蛋不辣,那次吃完后我一下午肚子都是火辣辣的。问同事他说也是,我说这比我们吃的湘菜馆还辣,比衢州菜也辣。
好吃还是好吃的,只是胃实在吃不消,一想就不敢再去尝试。
说到重口味的餐馆,我们发现几年前很火爆的沙拉店似乎一下子消失殆尽。我记得大概两年前的夏天,有那么一两个月我每天中午都吃类似的外卖,想着要健康一些,少油少吃主食少辛辣(辣会让自己吃更多主食),鸡肉和牛肉沙拉每天换着吃,刚开始觉得不好吃,真自己吃其实也还行。
吃沙拉的缺点是满足感不强烈,或许是油和碳水少,饱腹感是有的,也并不难吃。也不知是从哪天起,就再也没吃过,现在想到沙拉餐,也丝毫没有尝试的欲望。
我看同事们点的外卖,类似的外卖也几乎没了,如今变成的都以中式快餐为主,杭州这两年尤其兴盛称重的快餐,即如同自助餐一样,选择各类菜品最后按重量算钱。
我和同事聊起这事,他说,确实很奇怪,我记得之前公司边的商场还有很多这样的店,现在都没了,是什么原因呢?
我带着玩笑说,以前经济好,大家平时吃太好,想着要健康养生减肥,现在收入都受影响,谁还顾得上这些?先吃饱肚子再说,连吃饱都成问题,谁还在乎减肥呀?所以辣的餐馆才多起来,毕竟辣开胃呀,每个人多少都能吃点辣。
他笑着点头说,你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我接着大胆往下扯,你看看大的商场是不是也一样?那些排队最长的餐厅基本都是偏辣的餐厅,口味清淡的餐厅都没什么人排队。
他说,那也不是,我看西贝也经常要排队。
我说,同比湘菜馆,你去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当然还有一点,湘菜馆的客单也要低一些,口味越清淡的餐馆客单也越高。
他点头说,这倒是的,湘菜、江西菜这些重口味的菜整体价格还是平民一些,因为对食材肯定比清淡偏原味得餐馆低一些,越是清淡越是对食材要求严格。
我说,确实是的。
印象城里的餐馆轮换了很多轮,多年还在的见不到几家,让我记忆深刻的只有外婆家、西贝和山葵家等几家店,最近新开的除了我今天中午要去的衢州菜外,还有一家费大厨,是湘菜。侧面也证实了我的猜测。
至于其它店,服饰店是最多的,不过总感觉门庭冷落,不过我是发现线下的服饰店真的很贵,之前看新闻说月薪两万买不起商场的衣服,我觉得所言非虚,因为动辄一套1000多很正常,有时不免在想这些店如何生存的,真的能抵消租金和员工成本吗?
好了不说了,今天中秋,祝大家节日快乐,只是这个节日在周二有点尴尬,因为明天得上班,不过想想这周只要上三天班,心里也就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