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苏兵考上南京的一所大学;妈妈竞聘到河北定州电力公司综合管理职位,爸爸在徐州邮局工作,这一年,一家三口开始三地的工作生活。
苏兵
从高中晋级到大学,是完全不同的天地,炼狱般的备战、备考、题海、模拟、家长会、誓师会,老师、学校、家庭成为昨天。大学是轻松、自由、笑脸,与青春有关的音乐会、电影、美食,当然还有专业学习。
从家里的独立房间搬出,住进八人集体宿舍,上下铺,舍友。天津的,上海的、南京的、山东的,每个晚上,有聊不完的话题,大家的许多爱好,在这里得到交流和分享。青春,本来就是没有牵挂的放飞。
大家的共同感受是,时间除了用来上课,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空闲,大学的学习更多用来畅想未来,牛逼明天,把社会暂时挡在高墙外,尽情释放被压抑捆绑过的童年、少年,把那些透支的快乐甩进这个只属于自己的岁月。
妈妈
高考结束了。终于结束了。
苏兵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高考分数刚出来,一向沉稳的苏兵得知自己的成绩,着魔一样反复叨念,一定是电脑出错了,把我的分数弄错了。小学、中学、高中,直到高考模拟考试,儿子的成绩都排在年级、班级前茅,前10,前3,没想到,妈妈的心里失落难受,看见儿子反复在电脑上查分,要找老师,一定是他把分数改错了。有考的理想的同学打电话来报告佳音,问他,他说考砸了。
在一旁的妈妈听了,心中更不是滋味。那个晚上,儿子突然变得犹如小孩子,不时从自己的房间出来喊妈妈,口气无助的令妈妈担心,儿子会被这个该死的高考搞坏脑筋。
还好,一个假期经历了复读、上大学、留学、继续考研的纠结、比较、矛盾,儿子决定把这所大学读完,然后考研。
那一刻妈妈释怀,高考的失利不算什么,只要有信心,总能找到奋斗的目标。
其实她也一直迷茫,选择了教师这一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人到中年,周围的小伙伴,有升到厂领导、升到报社,学校主任,只有她坚守,以为自己的职业神圣。渐渐,企业里学校取消,幼儿园取消,有关系的人都跳到舒服拿钱多的岗位。
直到单位改制,接手的新官上任,第一把火,打乱人事,重新洗牌,她有了一次竞聘编辑报社的机会,笔试第一名,以为可以心想事成了,面试时,胖胖的从北京来的主考官,他们的交谈至今记忆犹新。
你幼师毕业,有高级职称、教师资格证、这么多的奖状、荣誉证书,条件这么好,现在做什么工作?
食堂。
听说幼儿园解散了,是吗?
是。
一个高级老师,跑到食堂会干什么呢?
我,会包包子。
你包的包子有什么特点吗?
快。
如果是我,我就把包子跩到让我包包子的那个人脸上。
她吓了一跳。他说的那个人是部门经理,拿了合同,供选择的岗位只有食堂这个岗位还说得过去,如果不选,意味着回家待岗。
幼儿园的老师和园长,都签了字,表明是自己的意愿。
结果,她落选了,唯一的理由是年龄偏大。
不服气的她继续参加考试,这个岗位是她在300多人的后勤岗位中仅录取三人,她算一位。
虽然远离家乡,毕竟实现了又一次超越,收入会增加许多,毕竟,儿子将来用钱的地方很多。
爸爸
三口人在一起生活了近20年。儿子上大学,妻子去他乡,这个家成了他们的老营,除了上班,只有平时只有他一人在家。
好在他有一个庞大的原生态家庭,感谢上苍,老父亲88岁,老母亲89岁,自己虽然年已半百,可还是喜欢腻在家里,每天回家吃午饭,父母因为年龄大了,身边离不开人来照顾,他姊妹8人,排列了值班顺序。
常常惦念这娘俩,电话,短信是他们的联系方式;妻子每月回来一趟,有时火车深夜到站,接妻子成了重要的事宜,一个星期左右,妻子要赶回去,到车站送她同样成了他生活中的事情,外出工作收入的确涨了许多,有些留在厂里的人,惶惶不安,只拿着基本工资,特别羡慕这些出去工作的人。
最盼望的是节假日,儿子回来,妻子回来,三口人可以在一起,高兴而快乐。
三个人三个地方,盼望的就是团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