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豆瓣的推荐的书单?
那是别人的趣味,自己不一定合适。
当当亚马逊的推荐?
销量只能说明这本书不错,你不一定喜欢。
网络小说?
快餐文字,看着很爽很过瘾,不过是打发时间的消遣罢了。
非常好看又过瘾的网络小说就像麦当劳的炸鸡和汉堡一样,吃的时候过瘾,拿来当正餐却不是健康的选择。
近年大火的旅游文学拼命煽动年轻人不顾一切辞职退学去旅游,“世界那么大,趁着年轻去看看”“再不疯狂就老了。”“辞职,你就能拥有自由。”诸如此类的论调,将占社会总人口不到3%的自由职业者的生活无限放大,变成了“只要你敢于辞职,你的生活就能和我一样。”的诱惑,不知误导了多少人。
世界这么大,看完了回来还不是一样要面对不尽人意生活?
再看看那些不辞职的人天天惦记着挣钱存钱去旅行,从而进一步激发对自己挣钱少现状的痛苦和焦虑,好不容易攒了些血汗钱,本来可以用来改善生活提升自我扩大投资却被那句“再不疯狂就老了”所蛊惑,把钱一股脑儿拿去旅行了,然而等待他们的是糟糕的财务状况和磕磕碰碰的生活,(可能是一堆等待支付的账单或者是别的东西)从而陷入了《富爸爸》所说的“付账-工作-付账-更努力工作”的“老鼠赛跑”。
当然有人会站出来嚷嚷我就是喜欢自己挣钱买单去旅行怎么着,在我看来这是年轻人的特权。这中生活方式听起来很爽,等到毕业几年同学聚会时看到别人买房买车娶媳妇的时候可不要后悔自己当初没好好存钱理财。
总之,旅行文学看多了除了会勾起你花钱的欲望并没有什么有益的影响。
那么干货和鸡汤呢?
鸡汤文虽然不会像网络小说一样容易上瘾,也不会像旅行文学一样动不动勾走你不多的积蓄,但是干货和鸡汤都是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我们。读者们看着作者从一无所有通过努力摇身一变成为北上广的精英,看起来很爽但是给你同样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样的机会依旧过不好人生,成功的经验不可复制,你更应该去和失败者聊聊天。
说了这么多无益的,现在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对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真正有益的书。
1.财经理财类
财富,是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是我们每一个踏入职场人的共同目标。俗话说得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缺乏理财观念的人赚多少就花多少,到头来只能深陷财务危机中无法自拔,而缺乏理财知识的人要么偏于保守,收益极低,要么在毫无把握的冒险中输掉自己苦苦挣得的积蓄。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财务知识,才能管理好自己的积蓄,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
推荐书目
《富爸爸》系列 各类财经理财的周刊杂志书籍。
2.对你所从事的行业有帮助的书
对于出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快速了解自己所在的行业,早日融入更重要的事了。
例如,新媒体的可以看看《运营之光》
以上两类书都是从比较实在(功利)的角度推荐,下面推荐几本文史哲类型的书籍吧。
3.各类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散文,杂文和剧本
看不懂?没时间?没耐心?
万事开头难,强迫自己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自己之前想象的这么难。
零碎时间看名著,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实在看不下去的可以去搜搜有声书,自己没耐心看总有耐心听吧。
听不懂的也可以去喜马拉雅听名家解读版本的,例如蒋勋细说红楼这档节目就不错,安利一下。
4.现当代名家的作品
从民国的鲁迅张爱玲萧红钱钟书到当代余秋雨严歌苓余华王小波莫言再到国外的村上春树东野圭吾……都是不错的选择。
比较有代表性的书单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推荐,西方的文学著作更多的是注重逻辑思辨,这对培养我们的系统性思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本真正耐人寻味的书籍总是要需你动一动脑子去思考去体会的。
只有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才是真正的阅读。
以上是一个书海浮沉数十年的书虫对于阅读的一点点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