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老弄堂里,一群孩子跑来跑去,一位老人在升腾的蒸汽间忙碌,之后老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蛋卷熟了,快来吃啊!”这是CCTV公益广告里的场景。
这温馨的场景解开了一家人大院生活的情结。那个过去的年代,那些温暖的细节,在每个人心间徐徐重现。
一树梨花满院香的老房子,一扇门推开,和睦相处的几户或是十几户人家,屋檐下摆着各式生活家什。臭牡丹、茉莉花、腊梅花一字摆开。吃饭时间,东家炒菜了,菜倒进锅中的“呲啦”声也清晰可闻,炝辣椒啦,炒佐料了,米饭熟了……菜香,饭香弥漫,还可以端着碗串门,哪家有好吃的也不藏着掖着。有事儿外出,连门也不用锁,邻居会帮看着。阳光照进院子,老爷爷的躺椅,老奶奶的针线箩,爸爸的自行车,妈妈的缝纫机,小朋友们的小人书……每天的打开方式大同小异,生活的酸甜苦辣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热闹而接地气。
裹着小脚,颤颤巍巍的老外婆,“我住在板壁的四合院里,婚丧嫁娶的时候最热闹,就算之前吵过架的人,也会放下恩怨前来帮忙。外婆在别人的结婚仪式中遇到了对的人,在家人的反对和全院人的帮助下,二九年华的她终于携手爱人过上幸福生活,她在大院里走过银婚,在大院里送走了外公,一辈子和大院有说不清解不开的缘分。
花甲之年的老妈,怀念在大院里一起长大的伙伴,怀念大家一起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的捣蛋,一起出工干活。怀念长大后大家一起织毛衣,缝鞋垫,做鞋子的日子。“谁有了新样子,我们都抢着学,有时候半夜了都还在一起,讲不完的笑话,说不完的幽默。”“去年大院出去的姐妹们搞了个聚会,拍了合影,制作了影集,可惜啊,有几个姐妹已经离世了。”这也许是愁绪吧,大家都安静了,凉风从我们的脸上掠过。
40多岁的大姐:“22年过去了,我还能回忆那个院里住着的人家,现在每到过年就特别想念那时候,特别想吃院里张婶做的米花。”过年之前半个月,家家都开始准备过年的吃食,过年的气氛比现在浓郁,院里手巧的老人总是特别受欢迎,张家帮忙,李家指导,可以蒸十多种馍的张婶刚从王家出来,又被郑家邀进屋。有一年,我们家里出了事儿,没时间准备过年东西,大院里的邻居一家送来一份,那年过得丰盛极了。幸福的回忆,生命中最快乐的段落,记忆中的花香,温暖住过大院里的人。
结婚七年的小妹:“我和先生刚结婚的时候,住在单位的家属院里,大家共用一个卫生间,共用几个水龙头,上厕所洗衣服都排队,洗澡也不方便,那时候就希望尽快买房搬出去。”一年以后,夫妻两如愿以偿的搬出了大院,住进了单元楼。可还是非常怀念住在家属院的日子,上下班的时候,院里的大爷大妈们很热情的打招呼;下雨了,先回家的人会帮着收晾在外面的衣服;邮件来了,在家的人会帮忙先收着;谁家有好吃的,都会给其它人家送一份……在新小区里住了几年了,连楼上楼下的邻居是谁都不知道。还是藤蔓植物多情,从楼下攀沿到了楼上。
小辈的人们时不时的插嘴,他们在怀疑,长辈们说的是不是真的。
月亮升起来了,屋顶仿佛撒了一层霜,夜深了,大家还坐在一起谈论大院儿生活,这实在是一件美妙的事,那些闪烁的、细小而微暗的往事,总教人怀念。在温情的往事里,习习的风里,长发飘扬,大院正张开怀抱,等着怀念它的人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