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一位领导把自己在简书上的文章分享到我们单位的工作群里,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我们年轻人一片惊呼。
话说那位领导年近五十,从业三十多年是单位有名的“拼命三郎”,除却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及娴熟的业务技能,光是这些年来获得的大小各种奖项就足以让我们这些后辈望尘莫及,大家纷纷猜测在如此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她是如何分配协调,既不影响工作的同时还把业余爱好做的这么风生水起。
回想这一年来,单位的事情林林总总,她是领导,大小事务加上决策部署,都已经够劳心费神,竟然还洋洋洒洒创作十几万字,说真的,那一刻,我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敬佩。
翻看她以前的简书记录,可谓创作不断,平均两日一更文,一年来几乎从无间断的,光这毅力,就值得我学习。
人都是这样,看到别人出了成绩,才会想着反思自己。
对文字一直痴迷的我,很多年前,也曾在内心悄悄的编制着一个写作梦。
十岁那年第一次读三毛的文章,就被她的文字深深的吸引住了,那时候的报刊读物还很少,接触到的文字大多中规中矩,家里的书都是父辈珍藏的,晦涩难懂不说还多是繁体文,现在想想《沙漠中饭店》算是我的写作启蒙。
第一次觉得文字也可以这样,潇洒、随性,给人轻松、愉悦的享受。
从那时起,一颗写作的种子在心底开始慢慢发芽,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渴望她能快快长大,心底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撒哈拉。
虽然当时不清楚将来具体要走的路,但内心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朝着写作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但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文理分科时我最终选择了理科,从此和写作各自天涯。
人生中很多事情一旦错过终将逝去,在后来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在反复假设,假设当时如果选择走上文学这条路,现在又将在何方?
还好时间总会给人满意的回答,经历的越多,越明白内心的想法。我才发现放不下的,依然是她。感谢她一次次的探访我,未曾远离,感谢她这些年没有抛弃我,仍然等着我,等着我再次拿起笔,继续把梦编织完。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
这些年虽没有什么长进,还好明白饭是一口口吃下去的,路是一步步走出来。对待生活我总是充满信心,未来并不孤单,同行路上我们吃着火锅唱着歌,笑着走着。
路很漫长,有梦为马,终有一天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