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越大
边界这个词是我非常喜欢的,它与“概率”属于同一类型,是那种仅仅知道就可以发挥作用的关键认知。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不一样的。虽然从客观物质层次,这个世界是唯一的,但由于世界过于广袤,一个个体永远无法窥探其全貌。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摸象人”,用自己的经验、思考、理解和认知构建起了自己认为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就活在自己搭建的穹顶之下。
这样,就得出两个结论:
一是每个人构建的世界都有边界,尽管这个边界是动态的。
二是每个人的边界都不尽相同。
既然边界是动态的,那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不断拓展边界,增加自己构建的世界的多样性,让自己的体验更立体,让生活更精彩。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如果认知是无边无尽的,那如何才能做到拓展认知边界呢?
华大基因CEO尹烨给出的答案是:读书。
他说,读书不能让我们变成全知全能,相反,读书越多,学的东西越多,你会发现未知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越大。”
这看似是悖论,我为了拓展认知边界去读书学习,结果搞得未知事物越来越多,岂不是亏了?
读书学习的作用在于,你知道了自己不知道,这就画出了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边界。而曾经的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没有清晰的边界。
更关键的是,“看的书越多,越不害怕未知,不害怕未知就容易达到平和。”
这就是边界的力量,清晰的边界让你不再害怕未知,因为你清楚自己有什么,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用自己的已知去迎接未知的未来。
02 有边界才会感到安全
在动物界,狮子、狼、狗等很多动物都会通过不同方式(比如撒尿)圈占自己的领地,一旦有竞争对手侵犯领地,它们就会全力捍卫,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这样的边界。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一般的社交距离是122-366厘米的范围,私人距离是45-122厘米的范围,亲密距离是45厘米范围内。
当不同关系的人突破应有的边界后,你就会觉得不自在。比如,在初次商务交往中,对方在50公分左右的位置跟你谈合同问题,你就会觉得很别扭,感觉对方冒犯了你。
这种对边界追求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留下来的。
这种边界感的本质是对安全感的需求,有距离、有边界,我们才会感到安全。
03 维系亲密关系必须建立边界感
在日常的人际关系维护中,特别是对于亲密关系的维系,一定要建立边界感。
比如,老婆经常偷看老公手机“查岗”,而老公觉得手机涉及个人隐私问题,不让老婆看,于是两个人为此开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再如,夫妻在逛街,对面走过来一个美女,老婆看到老公看了看那个美女,然后质问老公,“你是不是觉得那个女的很漂亮,比我还漂亮?”老公赶紧否认说“哪有,我没仔细看,就瞟了一眼,她哪有你漂亮啊!”老婆不相信他说的话,自己生气,一天下来闷闷不乐。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没有边界感,就不断地去触犯对方的边界,导致亲密关系受到伤害,甚至是破裂。
个人隐私是边界,内心心理活动是边界,过往情感史是边界,原生家庭是边界,自己应付的责任也是边界,不去触碰这些边界,才能更好的保护你与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真正懂得爱的人,会理解边界的意义,会给爱人足够的安全空间。